临沧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25-02-05 15:13 信息来源: 临沧日报 浏览次数:

近年来,临沧以茶叶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传承与创新同行,采取绿色引领、品牌培育、茶文旅融合等多项举措,全力推动临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绿色引领,筑牢茶产业生态根基。建立健全临沧茶叶标准体系,制定发布茶叶相关标准,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标准和技术,高标准建设茶叶基地,全市茶叶面积209.3万亩,居全省第一。其中获得有机认证50.03万亩、绿色食品认证99万亩、雨林认证4.51万亩;茶叶产量18万吨,居全省第一,农业产值92亿元。制定出台《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强化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全市有栽培型古茶园24.55万亩,其中,已认定古茶园321个12.28万亩。

培育市场主体,激发茶产业发展活力。整体打造“临沧茶”品牌,规范茶叶初制所,推动SC企业与初制所联动发展、一体化管理,不断壮大茶叶生产企业群,全市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SC证)茶叶企业421户,有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和凤庆三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9户省级龙头企业、79户规模以上茶叶企业,规范化茶叶初制所3470户,茶叶专业合作社1034户。制定出台《临沧市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临沧市全面规范提升茶叶初制所工作方案》《临沧市加快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发展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按照每2000亩茶园配备1户以上精制茶企业的比例,统筹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推动加工业优化升级,持续提升茶叶初精加工水平。推进区域性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创建双江省级茶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双江县勐库茶产业农业强镇。持续推进凤庆滇红生态文化产业园转型升级,建设双江冰岛茶生态文化产业园、永德普洱熟茶产业园和临沧茶叶产业数字园区。全市茶叶精制率达70%,茶业综合产值400亿元。

抓实精品培育,叫响临沧茶公用品牌。“临沧普洱茶”和“临沧茶”“凤庆滇红茶”“勐库大叶种茶”分别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勐库大叶种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抓品牌推介,通过采取到国内大中城市开设线下实体店,每年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国内各类茶叶赛事、茶展、论坛,利用知名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和直播带货,以及举办凤庆红茶节、双江冰岛茶会、永德熟茶节等各类茶叶展示推介活动的方式,进一步加大临沧茶叶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扩大临沧茶品牌影响力,拓宽临沧茶产品销售渠道。抓品牌管理,先后制定《临沧优品商标使用管理办法》《“临沧普洱茶”品牌授权管理办法》《双江自治县“勐库大叶种茶”公共品牌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凤庆滇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实施方案》等系列管理措施,切实提高茶叶品牌自我保护能力。

茶文旅融合,促茶产业多业态发展。依托80多万亩野生茶树群落、24.55万亩栽培古茶园、2万余株千年以上古茶树、3200年锦绣茶尊、云县白莺山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等茶资源和茶文化优势,通过挖掘生态、人文和茶文化资源,着力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以资源换产业打造“旅居临沧”新品牌,推出8条茶旅线路、9条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旅游线路,着力打造集创新创意、体育竞训、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旅居临沧”新品牌,有效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到临沧开展采茶、制茶、品茶体验以及研学、“茶山行”等系列乡村旅游活动,旅游收入不断增长。

强化联农带农,助力茶农增收致富。通过采取“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模式,以企业为龙头、基地和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基础,为茶农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并签订茶叶保底收购协议,解决茶农销售难题,与茶农结成深度“捆绑”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茶叶种植涉及77个乡(镇、街道)、835个行政村(社区)、8552个自然组,茶农33.6万户134万人,户均种植面积6.2亩,人均1.6亩,茶农人均收入6368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