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开新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十四五”稳健开局纪实

发布日期: 2021-08-15 20:43 信息来源: 新华社 浏览次数:

    2021年,注定意义非凡。

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两个一百年”在这里交汇;“十四五”规划开始实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踏上新征程。

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伟大进军中,迈出稳健而坚实的步伐。

(一)“第一步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

2021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两堂“课”,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

1月11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总书记为190余名来自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军队各大单位、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的学员上了“开年第一课”。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为“十四五”开局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

半个多月后,1月28日,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2021年首次集体学习,焦点仍然对准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迈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第一步,至关重要。第一步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

关键时期,关键一步。

迈得“准”——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

从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到要求“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再到为“科技自立自强”加上“高水平”这一重要定语,习近平总书记在深邃的思考中把准发展方向。

2021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

考察调研产业振兴,叮嘱“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部署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科学思维方法,经略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东南形胜,之江大地一派繁华。一幅幅新时代创新发展、富民惠民的图画分外动人。

两个多月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浙江先行先试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探路的使命。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

迈得“稳”——

坚持“稳中求进”。无论是在一系列中央重要会议上明确发展基调,还是在考察调研中对做好地方工作提出要求,无论是审议一系列重要文件时突出强调,还是全国两会期间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殷切嘱托,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一以贯之。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落实“六稳”“六保”政策,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助力经济稳中向好,通过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蹄疾步稳。

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

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努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抓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及新一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实施,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更加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更加注重“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赓续红色血脉,激扬文化自信;

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打下更坚实基础;

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 ……

一次次重要指示,一项项长远部署,落子大棋局。胸怀“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宏阔的战略格局、卓越的领导能力和真挚的为民情怀,为新征程定向领航。

(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河南南阳,陶岔渠首,粼粼波光,一碧万顷。丹江口水库的水从这里出发,奔流千里,泽润北方。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5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专题调研南水北调,擘画这一新的世纪画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远望西南,数千公里外的世界屋脊,新开通的川藏铁路拉林段,又一列“复兴号”呼啸而过,穿山跨江。

“统筹谋划好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期间,坐上专列实地察看川藏铁路建设情况,更放眼广袤西部,勾画美丽中国的交通新图景。

大国之治,江山为基。水网,路网,习近平总书记筹划这两件“国之大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标志意义。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语中的。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居“十四五”各项任务首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化这个第一动力。

3月24日,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自主创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光学镜头变身高精尖设备的“眼睛”——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进车间、看工艺、问销路,饶有兴致。

“‘“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我们要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就得靠我们自己”……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

通过视频察看国之重器“中国天眼”现场,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席“科技三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以来,总书记始终心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2.7%继续领跑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和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达53%和61.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5%……“十四五”开局高分答卷,反映出我国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坚持绿色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6月,青海湖畔。

“水质怎么样?”“鸟类有多少种?”“禁渔是怎么搞的?”

正在这里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问得仔细,叮嘱要“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2月在贵州毕节看乌江,3月在福建深入武夷山考察,4月在广西桂林乘船考察漓江阳朔段,5月在河南南阳了解南水北调中线情况,7月在西藏一路关注绿色发展……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国内考察,必看环保、必谈生态。

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落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

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外资外贸规模双双创下同期历史最好水平,不断厚植发展新优势。

找准自身优势,下好全国一盘棋。

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最具活力的企业”;在广西柳州,考察装备制造和螺蛳粉“一重一轻”两个产业;在贵州,考察当地特色苗绣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把舵领航的同时,也为地方融入新发展格局、探索特色之路指明方向。

在关键处落子,下好先手棋。

稳扎稳打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赋予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历史新使命……

“十四五”新开局,我国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坚持高水平开放,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

迈入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路径,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乘风破浪,坚定前行。

(三)“更好的生活,我们一起来推动、来实现”

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哪里?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这番话,作出了明确回答。

3个月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考察调研。

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平均海拔3300米。蓝天白云下,一排排平房小院错落有致。

总书记走进村民索南才让家,看到一家人美满幸福,问道:“下一步,你们生活上还有什么期盼、什么打算吗?”

激动不已的索南才让不知如何回答,一个劲儿地说:“没有了、没有了。”

总书记微笑着说:“更好的生活,我们一起来推动、来实现。”

更好的生活,是人民对共同富裕的共同期盼。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来到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走进村民王德利家的三层小楼。

王德利告诉总书记,他家在村里最早一批种葡萄,一共12亩,农闲时外出打工,去年全家收入14万多元。

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从整个国家来讲,实现了全面小康,接下来要走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农村就是要推进乡村振兴,方方面面都还要芝麻开花节节高。”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王德利激动地说。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总书记回答。

为了“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一个个村庄,从指出“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到强调“坚持科技兴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指明方向和路径。

为了“国之大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6月1日起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相关部门连续出台有关粮食安全、种业发展、农业现代化等改革措施……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8元,实际增长14.1%,增速快于城镇居民3.4个百分点,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更好的生活,是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

如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听取意见和建议时,一位委员谈到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

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问题都属于社会性问题,不是教育部门单独可以解决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

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两个多月后,意见对外发布,提出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的一系列硬核举措。

三明医改,全国闻名。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总书记强调。

深化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三明大胆闯、大胆试,走出一条新路。

放眼全国,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到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再到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今年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谈到下一步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说:“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这个工作要在‘“十四五”’期间起步。”

从实现“上好学”的愿望到满足“看好病”的期盼,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到优化生育政策,从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到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一枝一叶、一点一滴,写下高品质生活的注脚,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为民情怀。

(四)“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当2021年的钟声敲响时,全世界都在期盼,新冠肺炎疫情尽早终结。

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的一番话拨动了世人的心弦——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我同国际上新老朋友进行了多次通话,出席了多场‘云会议’,谈得最多的就是和衷共济、团结抗疫。”

2021年已经过半,放眼世界,人类仍在历史的关口徘徊。

一方面,疫情起伏反复,病毒频繁变异,抗疫仍是各国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继续上升,国际社会面临多边与单边、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对抗的重大考验。

世界向何处去?我们应当作出何种选择?

8月5日,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云端”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今年全年,中国将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中国决定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用于向发展中国家分配疫苗。

当晚,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发布声明,感谢中国的慷慨贡献,表示“这将有助于拯救世界各地的生命”。

两个多月前,着眼于弥合“免疫鸿沟”、促进疫苗全球公平可及,习近平总书记倡议设立这一论坛。此时,会议通过的联合声明,写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国理念,呼吁团结协作应对疫情挑战。

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必须坚持团结合作,必须坚持多边主义。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应邀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深刻剖析“这个时代面临的四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让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5月6日晚,北京中南海。

热线电话,跨越浩渺大洋,联通中国与联合国。

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谈到多边主义。他说:“多边主义离不开联合国,离不开国际法,也离不开各国合作。世界需要真正的多边主义。”

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繁忙的“云外交”日程,正是中国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的生动印证——

同联合国秘书长通话当天,还分别同土库曼斯坦、古巴领导人通电话;第二天,又同塞拉利昂、刚果(金)领导人和国际奥委会主席通电话……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同外国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等通电话50次。

视频会晤、书信往来……除了频密的“电话外交”,新征程开启之年,着眼于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着眼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还通过多种方式同世界深度交流互动——

中俄元首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仪式,并举行视频会晤;中法德领导人举行两次视频峰会;举行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同各国各界友人频繁互致信函……

特别是在一场场重大多边“云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个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中国方案,彰显应对变局、开创新局的中国担当、中国力量——

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纵论加强全球治理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领导人气候峰会共商应对气候变化之策;在全球健康峰会宣布支持各国团结抗疫重大举措;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倡议引领世界经济复苏……

7月6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壮观党旗旗阵簇拥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主会场光彩夺目。长34米、高6米的巨型组合屏幕上,习近平总书记同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同框”。

“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是峰会的主题。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举办这样一场峰会,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历久弥坚的“天下情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年初的“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表示。

“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党百年庆典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

踏上新征程的中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各国深化友谊、加强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五)“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既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奋斗的标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盛世大典,是对百年辉煌的深情致敬,也是再启新局的重新出发。

历史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大厅气氛庄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和党员领导干部,举起右拳,面向鲜红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灯光璀璨,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习近平总书记将党内最高荣誉授予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共产党员。

历史不会忘记:从表彰全国“两优一先”,到评选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再到以党中央的名义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大庆之年、开局之年,一系列“特殊安排”,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

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方能开未来。

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又一场党内集中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如火如荼展开。

3月在福建考察时,阐释“学史明理”;

4月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学史增信”;

6月在青海考察时,解读“学史崇德”;

7月在西藏考察时,号召“学史力行”;

“七一”前夕,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参观北大红楼、丰泽园毛泽东同志故居,采取参观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带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通过一次次亲身示范和现场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从党史这堂“必修课”中汲取继续前进的精神滋养。

新征程上,不会一帆风顺。

今年入夏以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一些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当前疫情输入风险加大,全国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态势,防疫工作不可掉以轻心;围绕中美关系、涉疆、涉港、新冠病毒溯源等问题,一系列较量博弈不可避免……

新征程上,更需砥砺奋进。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伟大建党精神,鲜明标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深刻阐释中国奇迹的精神密码。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有中国共产党人昂扬奋斗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底气所在。

4月25日,广西全州,湘江之畔。

来到当年红军长征血战湘江的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语气坚定——

   “横扫千军如卷席。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记者赵承、霍小光、邹伟、赵超、韩洁、朱基钗、杨依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