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废气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尾气、装修废气及设备安装过程废气。 施工扬尘,由于工程场地已硬化,施工区废气排放有一定的扩散条件。工程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本项目无大型土建工程,主要是钢结构厂房建设,施工扬尘产生量较少,只要施工期注意合理安排施工,施工现场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进行地面硬化,并考虑每天定期洒水降尘措施,项目的建设在施工期间不会对地区的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另外,环评要求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遮盖、封闭措施,避免运输过程中洒落形成粉尘。 施工机械尾气,工程地形平坦,具有一定的扩散条件,同时施工作业、运输过程尾气中的CO、NOx以及未完全燃烧的THC(机车排放的总烃),由于排放量不大,经过大气扩散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装修废气,装修过程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醛等,均为间歇式无组织形式排放。由于排放量不大,经过大气扩散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设备安装过程废气,设备安装过程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焊接废气,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于间断无组织性排放,由于其这一特点,加之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因此对其不加处理也可以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为了进一步降低焊接烟尘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期内应多加注意设备及材料的维护,降低焊接烟尘的产生量。 2、施工废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及出入场地运输车辆的冲洗废水,污染因子主要为CODcr、SS、石油类等,浓度一般分别为25~200mg/L、500~2000mg/L、10~30mg/L。项目在施工场地设简易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车辆冲洗或场地洒水降尘。施工场地四周设截洪沟,将初期雨水导入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防止下雨时裸露的泥土随雨水流进入沟渠,造成水体SS增加,泥沙淤积。 3、施工噪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施工期噪声达标排放,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①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更好地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②施工生产区装卸机械、建材和物料要做到轻装、轻卸; ③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运行,禁止夜间施工,高噪声设备尽量远离西北侧的居民房; ④合理安排物料运输路线和时间,运输车辆在途经村民住宅时应限速行驶、禁鸣喇叭,避免噪声扰民。 4、施工固废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场地已硬化,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的应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应及时清运至管理部门指定地点填埋处理,并要求规范施工、运输,不能随路洒落或随意倾倒。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1)施工前,施工过程严格按照用地范围施工,禁止破坏项目用地范围以外的植被。 2)注重保护植被,禁止大规模进行表土剥离和场地平整,严格控制占地。 3)在临时开挖面,要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建议建设单位在临时开挖地种植当地存活能力强的植物品种。 4)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允许将工程临时废渣随处乱排;要求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固定行车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行开辟便道,碾压草皮,避免造成生态破坏范围的扩大。 5)施工临时建筑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禁止随意丢放生活垃圾,将生活垃圾放置于临时储存点,降低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6)凡因施工破坏植被而造成裸露的土地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优先采用当地乡土种进行植被恢复。 7)加强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管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 (2)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 施工结束后,应在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前完成临时工程用地植被恢复。 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减少地表植被的破坏。 2)尽量避绕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 3)施工过程中,禁止将施工废弃物乱丢乱放,场内运输车辆严格按照指定运输道路行驶。 4)建筑物基础开挖时,应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单独收集并保存表层土,用于后期覆土绿化,以恢复土壤理性;临时表土堆放采取临时防护措施:设土袋挡护、拍实、表层覆盖草垫或苫盖纤维布等其他覆盖物。 (3)生态恢复措施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首先,剥离表土集中堆放安排在相应的主体工程开工前进行;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在不影响主体工程施工的前提下尽量提前实施,随工程进度逐步完成,及早发挥其生态恢复功能;临时措施随着主体工程进度及时跟进实施。 由于工程施工,拟建项目区在施工阶段变为裸地,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是暂时而可恢复的 运营期及其他按照报告表提出的措施严格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