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要绷紧法治的弦

发布日期: 2021-01-20 17:00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李浩然

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智慧城市建设蓬勃发展,正在成为从城市治理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

2020年11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智慧城市建设也要时刻绷紧法治的弦。

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是基于一个广泛的社会共识,希望能够用互联网科技的理念和能力解决城市生活中的不便,为“城市病”开方抓药。如今,智慧城市已成为国家战略被寄予厚望,是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主战场,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业态。

智慧城市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硕果,背后是一个万亿元级甚至是十万亿元级的超大规模市场,将会产生巨大的科技创新势能。在强大的科技面前,每个人都是弱势的一方,在智慧城市的空间里,法治是每个人的保护伞。对于监管部门,在鼓励发展的同时也要进行有效监管,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找到监管与发展的平衡点,让新业态、新模式在法治的框架内焕发生机与活力;对于企业,则要树立规则意识、底线意识,个人信息、隐私仍是不能触碰的红线,在广阔的市场里探索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对于个人来说,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信息都呈现“半透明”状态,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个人隐私的泄露情况也越来越多,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妥善保护好个人隐私,善于用法律和规则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支撑智慧城市运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政府、企业、机构进行决策和布局的依据与参考。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一个重要的主线就是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存储,从政府到企业,利用各种摄像头、传感器等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收集各类动态和静态数据,打造智能、高效、便捷的智慧城市空间。

不可否认,数据的参与,在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移动支付、线上购物到强制人脸识别、大数据“杀熟”,我们在享受着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个人都是数据的生产者,近段时间,APP违规获取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强制采集人脸信息等事件时有发生。以人脸识别为例,其以效率、方便和安全之名,要求用户放弃隐私,但最后的结果是牺牲隐私却换不来安全,现在很多人都是通过人脸识别来进行手机支付的,当密码泄露时我们可以修改,但人脸信息泄露了可不能换脸。

乔尔·科特金曾说过:“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始终是她所缔造的城市。城市代表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具备想象力的恢弘巨作,证实了我们具有能够以最深远而持久的方式重塑自然的能力。”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缓解疫情影响、重塑产业格局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让科技更好造福社会、造福百姓,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既是科技创新的温度所在,也是智慧城市建设所要锚定的方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