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把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外出就业和就近就业两手抓,通过实施“五个一批”举措,为群众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助力农村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全县实现就近就便就业9.05万人,稳定就业1.4万人、短期灵活务工7.65万人。
新型主体带动一批。创建零工市场、劳务公司等新型用工平台,开展组织化、专业化劳务服务。营盘镇学习借鉴永仁经验,创建临沧市首个就业“幸福里”社区,服务当地12个重点产业用工主体,开发阶段性用工岗位3632个,组织化输出就地就近务工人员3176人,稳定就业时长达10个月,平均务工收入3476元,增加村集体收入60万元以上。洛党镇和德村充分发挥地处城郊优势组建合德劳务专业合作社,服务主城区家政保洁、绿化管护等,常态化、组织化务工输出稳定在50人以上。小湾镇杰鸿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电厂周边失地农民为社员,为电站厂区提供绿化保洁、食材供给等后勤服务,带动常态化稳定就业98人,年用工量超过了4万人次。全县通过新型主体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稳定就业6600人、短期务工3.1万人。
乡村旅游开发一批。打造特色旅游村、开发旅游产品、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带动餐饮、民宿等旅游配套产业发展。凤山镇“滇红第一村”拓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优势,探索“村景合一”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培育旅游业态66个,带动稳定就业320人。勐佑镇中和村“云上花海”以“一朵荞花”为引子让“荒坡”变“景区”,将绿美乡村建设与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年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销售荞麦产品300吨以上,带动周边劳动力稳定就业178人,年用工量达1.2万人次,该做法入选2022世界旅游联盟典型案例。2024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32亿元,通过乡村旅游开发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就业6000人。
招引小商提供一批。结合群众有务工需求,但需照顾“一老一小”无法外出的实际,盘活城区老校舍、旧工厂等闲置资源,积极招引劳动密集型“微工厂”。凤山镇引进布偶玩具代加工企业,在滇红老厂区内开办凤庆信依玩具厂,提供工位120个。引进电子元件代加工企业,利用原稻香完小旧址开办凤庆县电感线圈加工车间,提供工位50个。引进耳机代加工企业,在顺宁文化广场开办凤庆拓兴电子产品厂,提供工位60个。家门口、校门口的“微工厂”为照顾老人、接送孩子上学的群体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就业岗位。全县通过招引小商开发就业岗位500个,带动灵活就业3100人。
扶强企业拓展一批。加强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在“个转企”“小升规”上着力,帮助一批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拓展更多就业岗位。凤庆县大摆田茶厂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联盟引领、政策带动、项目扶持,发展成为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企业实现搬迁扩容,就业岗位从升规前的30个拓展至143个,企业生产加工带动季节性灵活就业500人。临沧庆丰核桃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科技项目扶持,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岗位从企业成立之初的50个拓展至110个,带动销售链、供应链灵活就业300人。今年以来,全县实现“个转企”121户、“小升规”5户,通过扶强企业拓展就业岗位700个,带动灵活就业3500人。
产业调度消纳一批。针对不同产业在不同时段的对劳动力需求,通过组建县级人力资源公司、乡镇劳务公司、村劳务合作社,加强劳动力供需对接和余缺调配。今年2月底春茶季之前恰逢甘蔗砍收季,劳务合作社组织调动非蔗区2000余人到蔗区务工2个月;5月底春、夏茶间隙,县级人力资源公司先后组织274人到景东县采摘蓝莓2个月;8月烤烟采收季,劳务合作社组织化调度4300余人服务种烟大户烟叶采收和分级工作,实现近2个月的就地就近务工;9月核桃采收季,全县组织174支队伍开展专业化采收,带动3828人实现1个月短期务工,同时,150个水洗果标准化加工站带动3000人短期务工。全县通过产业季节性用工差异化合理调度农村劳动力,带动短期灵活就业3.89万人。(凤庆县人社局 杨存权、唐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