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鸽村法治(萤火虫普法)教育实践基地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班鸽自然村。班鸽村(“班鸽”是佤语爱情栖息地的意思),地处勐来大峡谷腹地,距勐来乡崖画村2公里,距糯良乡政府驻地15公里,国土面积2.45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自然村农户数85户,人口272人,劳动力112人,有党员16名,女党员3名,占党员总数的18%。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平安沧源建设为目标,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抓手,在法治建设道路上积极探索,逐渐总结出一套属于阿佤山人民自己的宣传法宝,创造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萤火虫式普法模式,组建“萤火虫”普法队伍,打造了一批集法律知识普及、法治文化展示、法治实践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普法教育阵地,通过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普法服务,助力全社会形成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法治基础。
凝心聚力强队伍,勇为普法“铺石路”
“萤火虫”普法将“独唱”变为“合唱”,组建了一支由政法工作战线的优秀干警、有关职能部门的普法骨干、来自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团队及基层的“自然村长”、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驻村民(辅)警等475人组成的普法先锋队,他们“遍地开花”将足迹散布在佤山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他们日夜兼程奔波在为阿佤山人民群众传播法律知识的路上,给阿佤山带去了正义之光,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照亮了法治道路。
精准普法解民忧,深耕普法“责任田”
聚焦社会热点,精准发力。“萤火虫”普法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锐性和责任感,密切关注着新法的修订及民生的焦点,精准把握当下社会最为关切的法律热点,及时制定普法策略。近年来,走私、偷渡、电信网络诈骗等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猖獗,为保障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萤火虫”普法主动掌握社会安全稳定情况,围绕跨境违法犯罪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法治固边防”“法治走边关”等普法活动,实现了沧源佤族自治县跨境违法犯罪案件发生率逐步下降的工作目标;此外还牢牢抓住“一老一小”、“利剑护蕾”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萤火虫”普法的作用,通过深入村(社区)、校园、家庭、企业等开展为老人“送法上门”、法治进校园、小手牵大手、法雨润“童”心等普法宣传活动,提升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提高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关注度和责任感。聚焦群众需求,精准锚定。“萤火虫”普法始终紧跟着时代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普法宣传为己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为民维权为担当,紧扣群众极为关注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林地纠纷及未成年人保护等问题的法律需求,组织开展普法活动86期、法治文艺演出93场、巡回法庭观摩56次,既为群众解疑答惑,又让群众感受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了群众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聚焦行业领域,精准推动。“萤火虫”普法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各行业领域的专业优势,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的各类问题,以专业的知识及时、准确的为群众解答法律困惑,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法律的信赖,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分层分类凸重点,精准滴灌“提质效”
“萤火虫”普法坚持由“整体”向“纵深”,在宏大的普法环境下常抓常新,着重凸显重点区域、重点问题、重点类型及重点人群的重点普法,聚焦案件高发多发,矛盾纠纷突出的乡(镇)、村(社区),乡(镇)中小学校等重点区域;聚焦命案、性侵、毒品、青少年违法犯罪、盗窃、醉驾酒驾、跨境违法犯罪等方面违法犯罪重点问题;聚焦农村“三留守”人员、乡镇中小学师生及不良行为青少年、边境地区群众以及琐事口角、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山林土地、经济纠纷等矛盾突出双方当事人等重点类型;聚焦特殊困难群体、被拐卖人口犯罪的刑事受害人、信访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等重点人员,主动将普法宣传带到身边,把法律知识播入心间,显著增强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强化了矛盾纠纷的化解、促进了弱势群体权益的保障,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花式宣传不停歇,解锁普法“换新篇”
阵地普法“新载体”,传递法治“新动能”。普法不仅仅是在培训、宣讲中传授,更是一种生活化、日常化的行动。“萤火虫”普法以创建法治文化阵地为载体,创新式的建立了班鸽村法治教育(萤火虫普法)实践基地、赛弄村(聂唠喽勐)人民调解室、葫芦湖法治文化公园等,充分运用基层普法阵地和各类新媒体、融媒体平台的作用,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让群众在茶余饭后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法律知识,全力营造“沉浸式普法”氛围。双语普法“新举措”,取得普法“新成效”。充分发挥“萤火虫”普法队伍中少数民族干部优势,提倡“用群众语言,为群众普法”,通过集中普法、个别普法相结合等方式讲身边人、身边事、身边例,把“法言法语”变为“民族语言”,让群众既愿意听、也听得懂、还记得住。指尖普法“新模式”,丰富普法“新平台”。“萤火虫”普法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平台大力开展普法活动,不仅在传统的社区宣传栏、公告栏张贴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法律知识海报,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推送普法短视频、典型案例、解读文章,极大地拓宽了普法的覆盖面,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法律知识。在沧源“七彩云端”APP等媒体开设专栏,共刊发普法强基在行动新闻稿件类83条,资源库作品61个,播放量达19.72万以上,短视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麻古解酒篇”等普法小视频浏览量10万+以上。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开拓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式”。积极探索把班鸽萤火虫普法实践基地与时代楷模鲍卫忠人民调解室互为一体,开拓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式”。为沧源佤族自治县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目标上积极贡献了法治力量。
“萤火虫”普法以其细微的力量将法治之光洒遍佤山村村寨寨,教会了阿佤群众办事依法的重要道理,增强了他们遇事找法的意识。尤为关键的是,通过“萤火虫”普法,让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了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处理问题时能依法维权,面对矛盾能依法化解,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了明显增强,为法治沧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创建平安沧源夯实了法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