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云县大寨镇坚持党建引领,贯彻落实“887”行动,探索建立“政府、社会、家校、邻里”多方共同参与的关爱服务机制,全面提升“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质效。
一、政府支持,搭建老年“暖心巢”。一是建设“幸福食堂”,托起老年“盘中餐”。大寨镇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工作思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建成大寨“幸福食堂”,用于保障镇内65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就餐需求,结合老年人就餐服务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并按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给予价格优惠,真正解决了空巢、孤寡、高龄老年人“做饭愁、营养单”问题,切实做到“老人安心、亲人放心、社会称心”。二是完善养老设施,打造村组养老服务圈。建成镇敬老院1所,有床位100张,配备专职服务人员4名,为在院老人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居住环境优质,敬老院配备了舒适的床铺、衣柜等家具,且每间房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方便老人起居。护理团队专业,护理人员都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持有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包括日常洗漱、饮食照料、建设敬老院1所,养老床位100张,配备专职服务人员4名,为在院老人提供括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照料、康复训练等养老服务,依托村党总支部、村民委员会,建立大寨村、新合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9户,对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入户评估工作。三是整合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组活动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个平台”搭建“幸福公社”主阵地,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关爱老年人服务。争取上海崇明同和公益服务中心的支持,投入5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为“幸福公社”配备完善的娱乐设施,为老人们开展下棋、看电影等娱乐活动提供了平台和保障。
二、社会关怀,爱心接力“护成长”。一是开展以茶养学活动。坚持“幸福教学、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链接公益组织、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等各方面的力量,开展丰富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和活动,充分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并通过爱心人士认领古树茶的方式,将部分款项用于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上学难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已筹集4万余元资金用于资助困难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奖励。二是开展文化传承活动。芦笙是本地传统乐器,在“美丽中国”老师的努力下,为学校购置芦笙,返聘已退休的老校长“重出江湖”,教学生们学习吹奏传统乐器,学成后组成乐队反哺家乡群众,到村民的婚礼上巡回表演,远赴深圳与爱文小学的学生一起交流。三是组织开展游学活动。学校曾组织少先队员赴深圳参加游学活动,参观深圳博物馆、深圳大学、爱文小学等,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城市风貌和文化,拓宽视野,提升人际交往技巧,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勇敢。四是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组织护林员到学校开展“种下一棵小树·收获绿色童年”为主题的义务植树和“森林防火进校园”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森林防火意识,让学生们争当“护林小卫士”,为绿美校园、绿美大寨做贡献。五是积极链接公益组织帮扶。先后与“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爬行者公益支教项目”等公益组织建立了紧密联系。链接上海哈芙琳服装有限公司捐赠校服,苏州工业园区益心公益社捐赠3000余册图书和学习用品,上海爱心企业捐赠足球场以及体育用品等物资,这些公益活动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学习环境和资源。
二、家校共建,携手呵护“促和谐”。一是齐心协力建校园。鼓励学生家长参与美丽校园建设,家长通过自愿参加校园建设,投资投劳,共建花园式校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美的校园环境。目前已实现学校绿化面积652平方米,种植100多种特色花植。二是家校携手护成长。建立常态化的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的教学计划及近期活动安排,同时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思想动态,反馈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学习习惯以及遇到的问题等,实现家校双方信息互通,及时解决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定期进行家访活动,通过与家长面对面交流,进一步了解孩子状态,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三是家校共育促发展。搭建家校联系的场所,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结合自身的职业特长或生活经验,为孩子们带来别样的课程体验。建设家校联系点,配备农事、家教等图书,方便家长暂歇,也能促进家长相互交流、学习。建设爱心屋,为38名留守儿童以及困难家庭学生建立档案,以便教师重点跟踪帮扶。四是家院互通促健康。大寨敬老院定期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向亲属反馈老人的生活状况、健康信息等情况。积极听取亲属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设置家属探访区域,合理安排探访时间,方便亲属探望老人,增进老人与家属之间的感情。在传统节日邀请亲属参加节庆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老人感受到亲情和温暖。
三、邻里关爱,互帮互助“暖人心”。一是凝聚片区人员力量,以自然村为单位,吸纳党员干部、自然村长、“微网格”网格员组建“志愿服务队”,通过“党建+网格”模式,建立网格员走访、邻里互助的服务体系,网格员定期开展“敲门行动”,深入了解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和困难儿童的情况,建立老年人探访关爱台账,宣传和解读政策。同时,收集老年人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为精准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汇聚邻里智慧,通过“院坝协商”和“火塘会议”等方法,鼓励“老人们”参与社区适老化建设,依托村组特有的“熟人社会”优势,建立议事平台,为居民提供表达意见的渠道,老人们积极发言、主动献策,促进居民有序参与社区事务。三是志愿服务温暖人心,在“幸福公社”内,建成“老年食堂”,不定期组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用餐,食堂由村组志愿者自愿轮流采购物资为老人做饭,周边邻里无偿分享时鲜小菜,许多老年人在这里找到了邻里情谊。截至目前,志愿活动惠及200人次,让老年人更加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来源:云县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