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耿马自治县坚持抓产业促振兴的理念,紧盯茶叶和蔗糖两大支柱产业,抓实“一苦”“一甜”筑牢产业振兴根基。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主动融入“党建引领冰岛昔归忙肺茶叶产业示范片”建设,坚持“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着力茶产业,注重茶科技,挖掘茶文化,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由依靠面积、产量的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提高的集约发展转变,由“生产引领消费的产品导向”向“市场引领生产消费的品牌导向”转变,由劳动密集型低科技含量生产向技术密集型标准化生产方向转变,由传统农业生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
依托云南省陈集双专家工作站进行古树茶资源开发利用,提升茶叶品质,打造茶叶品牌,勐永镇香竹林村、勐简乡大寨村、勐撒镇芒见村、贺派乡班卖村、芒洪乡户南村、耿马镇三尖山等一批古茶园不断进入茶人的视野,大兴乡大雪山、耿马大青山、芒洪乡大浪坝等区域野生古茶树群落逐步受到专家学者关注,“耿马蒸酶茶”“耿马贡茶”品牌普遍受到消费者公认,户南、香竹林、大寨、翁梦等一批古茶园被列入临沧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名录。
以绿色有机认证为抓手,耿马茶区通过有机茶园认证3.89万亩、雨林联盟认证1.2万亩、欧盟认证0.51万亩,形成以勐撒镇为中心,辐射四排山乡、芒洪乡、大兴乡、勐简乡、勐永镇等 6 个万亩连片茶产业聚集带,耿马茶叶生态品牌效应逐步突显。
芒洪民族乡安雅村布西林组茶农大户李学华,家里有50多亩古茶园,有自己的茶叶初制所,除了加工自家的茶叶,也收购其他茶农的鲜叶。“这几年来,古茶树的茶叶价格很好,加工以后,成品可以卖到200多元一公斤,一年下来,我家的纯收入可达30余万元。”李学华高兴地介绍。
充分利用耿马茶区的自然资源条件,打造茶旅精品线路、茶旅精品园区、茶旅特色小镇,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茶旅融合新业态,勐撒镇撒马坝万亩观光茶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勐撒镇撒马坝现代生态茶园的崛起让茶旅融合精彩纷呈。
“芒见乡旅和撒马坝观光茶园线路打造出来以后,来我们这里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我们的茶叶、大米等一些农副产品不用出村就可以卖完了,游客在这里的旅游消费给我们当地带来了不少收入。”勐撒镇箐门口村芒见组组长南老三激动地介绍说。
茶香韵从苦味来,回甘滋润满茶乡。耿马自治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探索“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党建链”带动“产业链”融入“创新链”,推动茶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2023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2.6万亩,毛茶产量1.48万吨,综合产值达11.74亿元。共有SC认证茶叶企业15户、规模以上工业茶叶企业2户、茶叶龙头企业7户、茶叶专业合作社46个、茶叶初制所95个,带动9个乡镇、1个农场社区、1.8万户农户7.5万人,茶农人均收入达7205元。“一苦”茶香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发展的基石。
蔗糖产业是耿马自治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上世纪六十年代,耿马开始大力发动群众种植甘蔗。近年来,耿马自治县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争取科技项目支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强化招商引资,“沿链”“聚园”发展,紧紧围绕“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全力打造上中下游联动的蔗糖产业链,开发以“糖产品、蔗渣、糖蜜、滤泥、蔗叶蔗梢蔗渣综合利用及其他”为内容的“5+N”蔗糖产业链模式,形成以甘蔗基地为基础的“糖、酒、纸、饲、畜、肥、药、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科技赋能蔗糖全产业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优化良种体系,先后引进试验示范甘蔗新品种44个,通过良种良法推广,主推高产高糖云蔗08/1609、云蔗05/51、粤糖93/159等6个新品种25万亩,建立甘蔗高产栽培示范基地1.5万亩,示范基地平均亩产由原来的5吨提高到7.5吨以上。
“我家种了60多亩甘蔗地,去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了新品种,刚刚这个榨季就收了450多吨,甘蔗平均亩产7吨多,蔗叶蔗梢也可以卖钱,总收入有20多万元。”耿马镇团结村种蔗户李从新高兴地介绍说。
配套良技良法,在新植蔗上推广形成了以全膜覆盖、一次性施肥为主,在宿根蔗上以机械化铲蔸为主的绿色轻简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以甘蔗全膜覆盖一次施肥施药生产技术,减少甘蔗药肥用量20%以上,大幅度降低了甘蔗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生产力成本,甘蔗全生长期不需要进行培土施肥除草作业等管理,实现了甘蔗生产的轻简高效,每亩节约用工5个以上,平均亩增产甘蔗1.7吨。与宿根甘蔗机械低铲蔸等机械化技术结合的蔗叶粉碎还田技术,实现了甘蔗土壤有机的提高,蔗叶还田蔗地有机质提高,宿根年限延长,降低甘蔗种植成本30%以上。
力推全程机械化,以实施科技项目为突破口,抓住“机耕、机种、机管、机收”四大环节,用好用活国家农机直补政策和机耕补助政策,大力研究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分步式集中甘蔗剥叶站21个,剥叶生产线21条,完成蔗地宜机化改造25.7万亩,实现甘蔗全程机械化6.8万亩、半机械化33.2万亩,综合机械化率达59%,计划到2025年实现综合机械化率达70%以上。
罗红军是耿马镇芒国村的种蔗大户,自家种植甘蔗1500多亩,带动合作社种植4000多亩,年产甘蔗30000多吨。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能够种这么大规模的甘蔗,从耕种管理到砍收主要都是靠机械化操作了,如果像过去一样全靠人工劳作,那么十分之一的面积都种不完。”
开展绿色高效研究,积极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在甘蔗良种引进与推广、脱毒健康种苗、轻简高效栽培、全生物降解地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方面进行联合攻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建立甘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研发形成甘蔗无人机飞防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绿色精准高效综合防控技术模式,大幅降低农药的使用量。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专项支持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抓住实施《蔗糖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及应用》等科技项目契机,深入开展农机与农艺结合模式研究、甘蔗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制定甘蔗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规程1套,选出适合耿马蔗区推广应用的小型甘蔗收割机2种,建立蔗园残膜回收处理技术体系1个,申请发明专利1件。”耿马自治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局长俸昱介绍说。
强化科技服务,立足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探索院企合作,与中国热科院生物所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以“候鸟”式柔性引进人才,用“候鸟”带“留鸟”,形成“专家团队+县管人才+企业技术骨干+乡土人才”的科技人才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在甘蔗产业领域建立了“云南省杨本鹏专家工作站”,引入科技特派团1个、科技特派队1个、农科服务团1个、云岭农科小院2家,组成专家团队69人,选派“三区”科技人才及科技特派员72名,培训产业人才9000余名,对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实现科技赋能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今年4月,我们与云南紫辰集团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和耿马金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2家“云岭农科小院”落户耿马,根据制糖企业、肥料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对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需求,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开展农科服务,助力耿马自治县蔗糖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副所长、耿马农科服务团团长邓军介绍。
甜蜜事业“技”续甜蜜。截至目前,全县甘蔗种植面积40万亩,覆盖9个乡(镇)、1个农场管委会、1个华侨管理区、68个村委会(社区)、2.3万农户12万人,蔗农人口占农业人口的57%,蔗农人均甘蔗收入达7000元以上。2023/2024榨季共收榨甘蔗199.46万吨,产白砂糖25.93万吨,蔗糖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一甜”蔗蜜从头甜到尾支撑乡村发展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