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耿马:引来“候鸟”迁徙 形成创新“轨迹”

发布日期: 2024-04-24 17:14 信息来源: 耿马自治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候鸟,是一种随季节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候鸟迁徙”的现象,恰好给人才引用的新思路提供了启迪。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典型的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引人才难,留人才更难。突破人才发展瓶颈,关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力。近年来,耿马自治县立足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探索院企合作,以“候鸟”式柔性引进人才,用“候鸟”带“留鸟”,形成“专家团队+县管人才+企业技术骨干+乡土人才”的科技人才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凝聚创新发展新举措,引来“候鸟”迁徙。开展“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以“人才链”促进“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南京工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大学等11家院校,先后在甘蔗、茶叶、水稻、中药材、魔芋等重点产业领域建立“杨本鹏专家工作站”“魏建和专家工作站”“陈集双专家工作站”“杨久专家基层工作站”等各类专家工作站10个,引入科技特派团1个、科技特派队1个、农科服务团1个,实现“共享办站”,吸纳驻站专家113人。专家团队随季节周期性到耿马开展工作,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技术11个,开发可降解餐盒、藤篾产品等新产品10个,荣获科学技术奖励4项,一批批科技成果在耿马落地见效。

杨本鹏专家工作站在9个乡镇、2个农场推广高产高糖云蔗08/1609、云蔗05/51等6个新品种25万亩,建立甘蔗高产栽培示范基地1.5万亩,平均亩产由原来的5吨提高到7.5吨。杨久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在勐撒镇芒见村建立水稻试验示范栽培基地,对82-2优质水稻进行提纯复壮,亩产由原来380公斤提高至420公斤,亩产增收800元。刘涛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上海医药集团”的合作模式,带动200多户农户(其中脱贫户158户)大棚种植铁皮石斛600亩,亩均收入约4万元,产值达2400余万元。

耿马农科服务团以地方特色优势蔗糖产业为核心,针对甘蔗品种老化、偏施化肥、甘蔗单产低和糖分潜力挖掘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实地调研、试验示范、现场培训”相互结合,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12334”模式开展服务:1个服务团瞄准2个目标(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主推3个品种(云蔗081609、云蔗0551、脱毒健康种苗粤糖93-159)、主攻3项技术(优化施肥技术、全生物降解地膜全覆盖技术、丘陵山区全程机械化技术),解决产业上4个难题(甘蔗品种老化、肥料利用率低、聚乙烯地膜残留多、甘蔗生产请工难和请工贵),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农民、企业可感可及的实事。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2家“云岭农科小院”落户耿马,根据制糖企业、肥料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对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需求,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开展农科服务,助力耿马自治县糖业发展水平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目标。

注重人才培育新动力,带动“留鸟”发展。借力“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队、农科服务团和专家工作站的人才优势,构建“专家团队+县管人才+企业技术骨干+乡土人才”的人才链。实行“专家一帮一”制度,深入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专家人才帮扶基层助推发展”行动和“科技特派员下基层”活动。通过“理论课堂+田间课堂”的方式,有效孵化产业人才,形成“引进一个专家团队、带动一方企业、培养一批人才、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示范效应。截至目前,累计选派1593名专家人才到92个村(社区)开展产业发展服务指导,累计培养甘蔗、水稻、中药材、魔芋等产业人才9000余名,选派科技特派员48名,建立科技示范户164户,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新机制建立新模式,形成“轨迹”运行。耿马自治县不断探索与科研院所合作新模式,依托邓秀新院士专家团队,选派13名县级科技服务队员,充实210名乡镇科技服务队员,培养37名乡土科技人才,构建“院士专家团队+省级科技专家+县级科技服务队+乡镇科技服务队+乡土人才”技术服务体系,专家团队结合实际随季节周期性到耿马开展培训示范工作,县级科技服务队全面承接院士专家技术指导,使技术落到村寨、落到地块、落到果园、落到树体,加快临沧坚果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4月中旬,耿马自治县与中国热科院生物所签订合作协议,以“共促组织建设、共育人才队伍、共推科研工作、共解生产难题、共抓引智引资”为内容,围绕“一县一业”,聚焦耿马热作产业发展,以“打造云南省第一蔗糖产业强县,引领全省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等途径,充分发挥耿马自治县的区位、资源优势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技、人才、平台优势,在干部培养锻炼、人才引育、决策咨询、课题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引领合作进一步深入。建立合作新模式,形成“候鸟”迁徙新“轨迹”,开启县所携手共推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结对共建合作新篇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