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银,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兼任云南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临沧区域站站长、云南省农学会第十届理事、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临沧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委委员,临沧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年来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勤恳工作,成为了新时期优秀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始终坚持新品种创新选育。依托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华中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等科技合作平台。完成油菜杂交H、J系统6个材料、YC系统3个材料、自交系统56个材料的株选试验,完成油菜杂交组配材料120份、油菜种质资源材料保存45份,开展9组油菜试验、参试品种(组合)701个,筛选出华油杂5R、星德油618、星德油早8号、蓉油57、南油6459等9个品种(品系);参与完成的“云油杂38号”通过省品种登记。完成麦类杂交组合128个、F1-F6后代材料种植筛选5662份、筛选出圃材料230份进入鉴定试验,开展15组麦类试验、参试品种352个,筛选出滇麦20-3、滇麦20-5、滇麦20-1、玉麦20-1、临麦23、云麦114、滇20-982、楚麦18亩云麦56、玉20-1、云19D4-7、靖麦28亩、德1729等优势品种(组合)26个;选育“临麦23”通过省级审定,组织编制临沧地方地方标准2项,组织申报国家专利4项、已获批2项。
始终坚持创新科技示范样板建设。在临翔区博尚镇实施完成“云油杂12号”订单示范样板200亩,涉及农户48户,平均单产233.9千克,与非示范区相比亩增产29.27千克;在凤庆县勐佑镇实施完成油菜示范样板600亩,平均单产180.25千克,与非示范区相比亩增产29.25千克;在耿马县勐撒镇实施完成山地油菜示范样板600亩,平均单产185.47千克,与非示范区相比亩增产25.43千克;在临翔区实施完成山地油菜及“油/油”模式示范样板1055亩,涉及356户;在临翔区博尚镇实施抗根肿病品种“华油杂5R”示范146亩,根肿病发病株率仅为7.7%,较邻田其它品种对比低12.3-75.1%;在凤庆县勐佑镇实施油菜创意农业示范150亩,在耿马县勐撒镇箐门口村芒见组实施彩色油菜创意农业示范200亩。举办麦类示范样板5片共计510亩,主推品种:临麦6号、临麦15、临麦16、临大麦3号、临大麦6号;主推技术:绿色丰产高效技术、轻简化栽培、烤烟大麦轮作技术,核桃林下套种大麦示范等。示范最高单产556千克,平均单产310千克,较非示范区亩增60千克。完成旱种稻谷新品种滇禾优615、滇禾优56、滇禾优34、旱优737等示范推广10.23万亩,完成核心示范样板11700亩,经测实产,最高亩产701.95千克,最低亩产207.7千克,平均亩产341.78千克。
多年来,他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省、市级科研及示范推广项目30余项,参与编撰专著3本、制定临沧地方标准9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选育农作物新品种4个,发表论文10余篇,编写各类调研报告20余篇,开展技术培训120多场(次),培训人数3000余人次。2021年获临沧市政府特殊津贴,同年入选临沧市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和云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3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被云南省农业厅表彰为2010年抗旱救灾先进个人。
郑家银同志始终秉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千家万户的精神,为实现农业稳产增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他依然初心如始,躬耕在临沧这片热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