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耿马特斯郎公司全生物降解地膜生产车间,生产线上机械不停地在转动,一排排堆放整齐的全生物降解地膜正准备运往蔗区示范基地,这是云南省临沧市耿马产业园区企业生产的又一件创新产品。
(耿马产业园区)
耿马特斯郎全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采用“超薄纳米增强增韧技术”,通过自由基链式反应和捕获工艺技术,在分子调控的基础上开发出具备优良耐候性及优异保墒保水性能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PBAT类地膜产品,技术及装备均属于行内先进水平,形成产能年产生物降解材料3000吨。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材料,全生物降解地膜有着更好地环境安全性。在农业生产上采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聚乙烯地膜,从源头上有效防控地膜对农用地土壤的污染,减少土壤中废弃塑料残留,提高土壤肥力,提升15-20%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其适时降解可以实现揭膜栽培,提高农事效率,可提升15%至30%的农作物产出率,从而提高耕地质量安全,改善人居环境。”耿马特斯郎全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春荣介绍。
(特斯郎公司生产的全生物降解地膜)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坚持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引领,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产业园区为主阵地,向“新”而行,“聚”园发展,一批批新开发的产品源源不断运用于生产,走进人们的生活。
云南紫辰集团有限公司利用甘蔗制糖废弃物生产下游产品,通过测土配方解决农业用肥不精准的短板,做到用肥更科学更精准、作物更高产、品质更提升,生产出的黄腐酸钾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云南紫辰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宏介绍,公司联合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成立云岭农科小院,共同开发出含黄腐酸钾有机无机复混肥等测土配方肥料,特别是黄腐酸钾类产品,产品已经辐射国内10多个省市,目前有机无机复混肥日产能450吨,产品供不应求,围绕着滤泥、蔗渣灰、糖蜜浓缩液开发出来新型的、功能型的、适合当今农业发展的肥料产品,使我们耿马的甘蔗产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2024年产量7.43万吨,产值2.37亿元。
(紫辰公司生产的新型专用肥)
绿赛可新材料(云南)有限公司以蔗渣浆为原料,生产可降解餐饮具。利用制糖废弃物“甘蔗渣”中的纤维素,引进日本先进工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项并在生产中转化运用。经过制浆、共混改性、模压成型等工序,生产出可降解餐饮具和其它可降解包装材料130多个产品,用以替代一次性发泡餐盒和塑料包装材料等,产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等众多国家。
“我们将蔗渣制成可降解餐饮具需要经过精制、改性、模压等工艺。这一创新产品消化了本地糖企榨糖产生的大量蔗渣,通过延伸产业链,形成了生产、制造、蔗渣再利用的闭环,实现了制糖废弃物蔗渣的高值化利用。原本由蔗渣制成的浆板每吨产值仅有3000多元,如今加工成模塑产品后,每吨产值提高到2万多元,甚至还更高。这一转变直接带动了当地近600人的就业,并为更多蔗糖全产业链要素企业的集聚起到了示范效应。”绿赛可新材料(云南)有限公司负责人童钧介绍。
(绿赛可公司生产的可降解餐饮具)
园区内的耿马华临酒精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制糖废弃物糖蜜发酵生产酒精,设计规模日产酒精 200吨,日处理酒精废醪浓缩液2200吨,年产食用酒精5万吨以上,生产能力和甘蔗制糖废弃物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领先于国内甘蔗糖蜜酒精行业,产品不仅销往云南省内各地,还遍布四川、贵州和广东等省份。像这样的企业,在耿马产业园区还不断在引进,不断在建设。云南华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卫生消毒液用品建设项目和云南缈野酵母有限公司酵母硒及衍生物项目也是正在建设中的两个创新项目,计划年内将建成投产。同时,通过项目招商、资源招商、以商招商,一个个、一批批创新项目正往园区聚集。
(蔗糖全产业链示意图)
截至目前,耿马产业园区入驻企业51户,其中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户,专精特新企业2户,创新型企业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9户。2024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36.1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7.93亿元,税收1.7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