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芒见:稻香鱼肥粮满仓 “薯”光乍现“姜姜好”

发布日期: 2024-08-07 09:16 信息来源: 耿马自治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稻香鱼肥粮满仓,‘薯’光乍现‘姜姜好’。渔歌荡漾秋波处,农旅融合绘村廊”。这是一幅描绘芒见寨子的美丽画卷,是游客神往的诗和远方。

勐撒镇箐门口村委会芒见自然村距村委会驻地3.7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2.6公里。全村共有132户573人,主要居住民族为傣族。芒见,傣语意为稻香鱼肥粮满仓之地。芒见寨子三面环山、青山葱翠,对外呈“扇形”之势,村庄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村在山水中,屋在树木中,路在花草中,人在图画中,景在田园中”,不论是什么季节,芒见寨子都以网红的姿态展现在您的面前。

(芒见田园风光)

近年来,村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借力“沪滇协作”积极推行“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稻香渔歌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先后获评“影像中国”摄影创作基地、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定位风情文化抓项目。立足“傣族风情、稻米文化”村庄发展定位,党支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发动群众开展“美丽乡村风貌提升”建设,发展“庭院经济”,齐心协力推动村庄提颜增质。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工程,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把好山、好水结合起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娱乐、休闲、5G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打牢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抓好现代农民培训工程,培育特色小吃等带头人17名、特色农家乐3家,逐步带领村民吃上“产业饭”“旅游饭”。

(捉鱼活动现场)

构建联农带农新机制。按照“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流转土地规模化发展水稻、蜜薯、生姜种植,从种养技术、劳务用工、农旅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带动村民致富,形成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各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引导建立村规民约,农村党员带头示范,村成立理事会,建立党支部加理事会组织协商机制,深入推进“两网”融合,完善门前三包、垃圾清运、居民用水、治安维护、纠纷协商等制度机制,积极引导村民自治,一个富有特色、和谐美丽、承载田园乡愁现代版民族特色旅游村寨逐渐成型。

(看,我捉到的稻花鱼)

做强“土司贡米”新品牌。充分发挥芒见村传统水稻种植优势 , 按照“支部领办、集体增收、群众实惠”思路,深入拓展“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全村114户农户入社,解决水稻种植土地零散、品质不优等问题,推动水稻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水稻产业向精品化发展。依托杨久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开展“82-2”水稻品种提纯研究,强化品牌创塑,积极培育“土司贡米”品牌,注册了“芒见82-2MJ”水稻商标。做好线上线下结合文章,布局稻米展销中心和官方直营店,对接城市商超、电子商务平台,构建销售扁平化网络,形成“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2023年,芒见稻米产值达150多万元。

(芒见生姜基地)

做深“农旅融合”新业态。围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等多元化需求,建设精品水稻园、蜜薯园、生姜园等观光农业基地,搭建观景平台,打造“网红”打卡景点,探索“稻鱼共生” 综合种养模式,建成集稻田观光、生态保护、亲子拓展、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2024年,芒见种植“82-2”水稻400亩,稻田养鱼100亩,发展蜜薯种植300亩,发展生姜种植300亩,农户户均增收可达2000元以上,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综合效益。讲好稻米故事,深挖龙女古潭、祭谷魂等文化资源,每年举办谷魂节,通过抓鱼比赛、舞蹈联欢等方式庆丰收,形成“强磁场”、带来“高流量”,与撒马坝万亩茶园、翁达村藤篾鼓凳非遗文化传承等景点构成乡村旅游环线,实现串点成线、优势互补、客源共享、以农带旅、以旅促农。2023年,芒见村共接待乡村旅游人数8万余人,旅游综合收入230余万元。

(芒见蜜薯种植园)

走进芒见寨子,特色民居、精美墙画、庭院花园相继映入眼帘。"推窗见绿、开门现花、伸手摘果、弯腰摘菜、下田捉鱼”呈现着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寨子正前方,秧苗茁壮,青葱翠绿。寨子往南,旅游环线路的两边,一边是绿油油的蜜薯地,一边是排列整齐的生姜园。放眼田园,阡陌纵横,勃勃生机,展现出稻香鱼肥,“薯”光乍现“姜姜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