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云发〔2005〕18号)和《中共临沧市委 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临发〔2006〕80号),精心组织实施“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战略,加快我市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十五”以来,全市职业教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始终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强化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加大改革力度,全市职业教育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到“十五”末,依托临沧教育学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716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3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3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高中(职业教育中心)9所(其中企业办学1所)。13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云县职业教育中心、市农业学校、市卫生学校),示范性职业学校2所(永德县职业教育中心、双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合格职业学校6所。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地726.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4.44万平方米。有教职工829人,其中专任教师557人(“双师型”教师约占10%),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575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为1∶0.49。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已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9个(其中设在职业学校7个),考评员达230人,可开展鉴定工种70多个。经过鉴定拥有技术等级的技能型人才17000人。批准成立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培训机构29个。“十五”以来,开设了农林、医护、旅游、商贸、艺术、计算机、电工等30多个专业,为社会培养输送中职毕业生1.5万余人。全市共有乡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9所,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925所,其中省级示范性乡镇成技校12所,市级合格乡镇成技校22所。每年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达30万人次,其中非农转移培训约4万人。从整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明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市的职业教育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重普轻职”的现象依然存在;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多数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实习实训设施严重缺乏;职业教育师资素质总体偏低,专业课教师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匮乏;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等。因此,必须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十一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战略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实际,重点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及职教兴村富民工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强化“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构建以技工学校为龙头,县职教中心为载体,农村综合初中和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相当、结构合理、工学结合、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大批高、中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就业导向原则。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和就业教育,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2、统筹协调原则。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的统筹,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强对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提高职教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职业教育专业的统筹,形成全市专业建设一盘棋;加强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通过加强统筹和整合,增强和提升全市职业教育的实力和水平。
3、改革创新原则。大力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支持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职业教育,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大力推进教学创新,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
4、校企合作原则。建立校企紧密结合的机制。职业学校与企业要在专业建设、师资与技术、实习实训等方面加强合作。职业学校要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毕业生,并为企业培训职工。企业要为职业学校教学与实践提供服务。
5、开放办学原则。职业学校要树立大职教观,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在优化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同时,向社会开放,积极开展在职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富余劳动力非农转移培训;开展社区教育,为提高全民素质和技能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
(三)目标任务
抓住国家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有利时机,经过5年的努力,使全市职业教育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初步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联系,与基础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渗透,初、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明显增强。到“十一五”末,高职在校生达5000人,中职在校生达2.5万人,中职与普高在校生之比达1:1。
1、高等职业教育
以教育学院和技工学校扩建升级为重点,深化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办学形式,加快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
(1)加快教育学院改制步伐,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大中专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完成临沧农校、临沧财校与教育学院资源整合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专业设置,扩大办学规模,为创建综合性本科院校打好基础。每年招生1300人以上,到2010年在校生达4000人。
(2)加快市技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创建临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奠定基础。加快校本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同时与晶莹糖业集团合作,整合临沧卫校、财校及临翔建筑公司现址资产,加大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拓宽办学职能,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2008年申报高等职业学院,到2010年高职在校生达1000人。
2、中等职业教育
(1)办学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大体相当。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大体相当。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不低于1000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2.5万人。其中,临沧市技工学校(含临翔区职中)4000人,临沧市卫校4000人,临沧市农校1800人,临沧市财校1600人,凤庆职教中心3400人,云县职教中心3400人,永德职教中心2200人,耿马职教中心1400人,双江职教中心1200人,沧源、镇康职教中心各1000人。
(2)办学水平有较大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双证”齐发制度,毕业生获技能等级证比例达90%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云县职教中心、临沧市卫校、临沧市技工学校),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永德县职教中心、双江县职教中心)、示范性职中3所(耿马县职教中心、沧源县职教中心、镇康县职教中心),使全市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达4所,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省示范性职业学校达3所,全面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其进度为:
2006年:永德县职教中心申报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耿马县职教中心申报省示范性职业学校;临沧市技工学校创建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
2007年:云县职教中心申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沧源县职教中心申报省示范性职业学校。
2008年:临沧市技工学校(临翔区职中)申报高级技工学校;临沧市卫校申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镇康县职教中心申报省示范性职业学校。
2009年:双江县职教中心申报省级重点职业学校。
(3)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达2125人,其中学历合格率达90%,“双师型”教师达30%。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高级职称的比例达30%。全市建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素质优良的职教师资队伍。
(4)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到2010年,完成凤庆县职教中心、云县职教中心、双江县职教中心、沧源县职教中心、耿马县职教中心、市技工学校改扩建和永德县职教中心、镇康县职教中心、市卫校、市农校、市财校搬迁新建工程。通过努力使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达1456.4亩,比“十五”末增加729.6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达29.12万平方米,比“十五”末增加14.68万平方米;中等职业学校建成骨干专业实训基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普遍建立起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信息技术网络。
(5)骨干专业群基本建成。根据全市产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着力打造种植、养殖、加工、营销、旅游、计算机应用、茶艺、生物制药、矿电、林纸、汽修、护理、中医、畜牧兽医等与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地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骨干专业群,每所职业学校建成2至3个骨干专业。
3、初等职业教育
按照《临沧市加强农村综合初中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强化“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综合初中建设工程”,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大力推行职业班、2+1、2.5+0.5、3+X等办学模式,实行初中毕业证和“绿色证书”齐发制度。到2010年80%以上的农村初级中学建成农村综合初中,使初中毕业生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致富有本领,成为有文化、守纪律、讲文明、有一技之长的农村致富明白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4、农村成人教育
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核心,紧密联系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的实际,依托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各类专业协会,整合农业、科技、扶贫、共青团、妇联的教育培训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和培训,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的培养,加速农民技工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转移,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按照“一长管三校”的管理体制,落实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专职人员。到2010年,各县职教中心建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每个农村中心校建成能满足当地农民文化技术学习需要的开放型、实用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的乡(镇)成技校建成省级示范性成技校,50%的乡(镇)成技校建成市级合格成技校,25%的村级成技校建成县级合格村成技校。每年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其中开展富余劳动力非农转移培训4万人,培养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1万名。努力做到“培训一批农民,推广一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
5、民办职业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临沧市大力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发展方针,加快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民办职业教育新突破。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学校评估、实训基地建设及项目安排、招生、教师、学生就业等方面做到民办职业教育与公办职业教育一视同仁。
(四)战略重点
“十一五”期间,加快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重点推进“四项改革”,实施好“四大工程”,加强“四项建设”。
1、推进“四项改革”
(1)推进办学思想的转变。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经营”学校的办学理念,强化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特色意识,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毕业生就业服务市场,增强职业教育的市场竞争能力。
(2)强化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职业学校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调整专业结构和培训项目,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的专业。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及社会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做到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高职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通过强化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
(3)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全面推行校企结合、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订单式”培养、模块式教学、学分制管理等职业教育新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能力。
(4)促进城乡联合办学。要继续扩大与发达地区城市学校的合作办学,采取分阶段完成学业的方式,实行多形式合作,有条件的学校要主动与东部学校、企业合作,借助资源,提高培养水平,同时也扩大职业教育服务面。
2、实施“四大工程”
(1)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要以市技工学校为龙头,以县职教中心为载体,创新办学机制,实施校企结合,采取“家庭抚育为主,政府适当资助”,严格就业准入、扩大就业岗位、积极推荐就业等综合手段和措施,加快新增劳动力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2)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农村综合初中的培训职能作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转移。
(3)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要做好城镇转岗职工、失业人员、在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各种职业培训。各行业和企业要开展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职工培训,积极与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对在职职工进行普遍和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大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要积极开展社区职业教育试点,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4)实施“职教兴村富民工程”。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网络建设,发挥其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的“金桥”作用,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大科技致富明白人的培养。围绕特色产业培植和县域经济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培养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为重点,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统筹和组织培训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按办学职能和条件承担培养培训任务,整合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科技、扶贫、教育等行业的项目培训经费,采取“产业加专业,专业促产业”、“学校+公司+基地+农户”、“项目+培训”等办学模式,每村选拔培养约10名农村实用技术骨干,并给予创业扶持,使之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3、加强“四项建设”
(1)加强骨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国家对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重点建设好种植、养殖、加工、矿电、生物制药、林纸、营销、旅游、计算机应用、茶艺、汽修、护理、中医、畜牧兽医等与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地方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骨干专业群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基地。要与农业生态科技园、畜牧养殖基地、茶叶及制糖等企业联合联办,建立起服务第一产业的专业实训基地;要与制药、电力、林纸等厂矿企业联合联办,建立起服务第二产业的专业实训基地;要与医疗、卫生、文化、游泳等行业和汽修、宾馆等企业联合,建立起服务第三产业的实训基地。行业、企业要为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职业学校在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起一个与骨干专业相配套的独立实训基地。
(2)加强县(区)职教中心建设。整合辖区内的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把重点放在职业学校建设上,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改扩建力度,切实解决职业学校场地狭窄、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状况,把县职教中心建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的重要基地。
(3)加强职业教育队伍建设。重视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工作,实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结合专业建设,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参加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培训与鉴定。市级骨干“双师型”教师享受市级学科带头人同等待遇。广泛吸收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4)加强示范学校建设。市级要重点建设好市技工学校、卫校、农校和财校,县(区)重点建设好职教中心,确保“十一五”期间,市技工学校、市卫校和云县职教中心建成国家级重点学校,永德职教中心、双江职教中心建成省(部)级重点学校,耿马职教中心、沧源职教中心、镇康职教中心建成省级示范学校,发挥好职业学校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每个县(区)要重点建设好2—3所示范农村综合初中,3—5所乡(镇)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不断提高全市的职业教育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统筹
要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一把手为组长的市、县(区)、乡(镇)三级职业教育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建立由教育、发改委、劳动保障、农业、人事、建设、财政等部门参加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大规划、政策、资源、办学的统筹和整合。市级负责对全市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专业设置、资源配置等方面统筹规划,促进全市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县级负责统筹管理县域内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资源,重点办好职教中心。依法落实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工作职责,帮助、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整合各行业培训资源,将“阳光培训”工程、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科技扶贫项目、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各类培训统筹安排在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综合培训功能,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二)多渠道筹措经费,增加职业教育投入
认真落实中央、省、市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重点用于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实验实习设备配备、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在发展计划部门的支持下,做好项目规划,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扶持。鼓励职业学校通过信贷、引资或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投资,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三)严格准入制度,规范用人市场
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推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和职业介绍机构紧密结合,并利用劳动力市场、人才招聘、互联网等渠道及时向毕业生提供咨询指导,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从事种植、养殖等产业规模经营的,要给予大力支持,并在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要与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收未经职业教育培训人员就业的,要责令纠正,并依法给予处罚。中等职业学校要完善毕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两证齐发的制度。
(四)落实资助政策,建立健全贫困生的助学机制
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资助政策,建立以“家长抚育为主,政府适当资助”的贫困生助学机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村贫困家庭、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要通过“助、奖、贷、减、免”等多形式进行资助。按《中共临沧市委 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关于实施“四位一体”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的意见》(临发〔2005〕42号)文件要求,在市、县两级每年每生补助1000元,扶持学生就读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增加贫困生资助资金,扩大贫困生的资助范围,按照《临沧市贫困生资助办法》给予资助。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移民子女就读职业学校实行学费、住宿费和书杂费全免,由市、县财政分担。积极争取扶贫、农业、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的扶贫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等用于学费补助。职业学校要从学费收入中提取10%专项用于贫困生资助,用人单位要对实习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向职业院校提供资助和捐赠,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就读职业学校。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执教水平
要以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为中心,以加强“双师型”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内外结合,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市、县(区)教育、劳动保障、人事和有关部门要支持职业学校从有关行业、企事业单位选调、聘请专业课兼职教师,要建立企事业单位专家、技术人员到相关职业技术学校兼课制度,拓展职教师资来源,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职业学校要切实加大培养培训力度。要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为内容的教师全员培训。要根据专业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专业教师到有关学校学习培训,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鼓励学历合格的专业教师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水平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允许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以在职教岗位履职的经历和教师职称申报评聘对口专业的非教师系列职称,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