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沧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发布日期: 2023-02-17 14:45 信息来源: 临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临沧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带来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远超预期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部署,围绕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安排,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一)全力攻坚克难,经济总量跨上千亿新台阶

圆满完成年度目标。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步入千亿级行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24亿元,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73亿元,下降16.2%,同口径完成52.25亿元,增长3.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46.01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13亿元,增长3.5%;外贸进出口总额40.58亿元,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21元,增长3.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94元,增长7%;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931.72亿元,增长19.7%;城镇登记失业率3.4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涨幅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3%。

争先进位取得新突破。紧紧对标“两高于三力争”目标,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省前列,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较2021年实现进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排名全省第6位,创近六年新高,比2021年进位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7.33亿元,增长5%,排名全省第4位,比2021年进位3位;第二产业增加值261.81亿元,增长7.7%,排名全省第6位,比2021年进位4位;第三产业增加值431.1亿元,增长2.7%,排名全省第7位,比2021年进位2位。三次产业结构为30.7:26.2:43.1,二产占比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0.6%,同比提高23.4个百分点。双江县被评为云南省2021年度县域经济“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临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研究起草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制定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基础性、核心工作,临沧市“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编制印发辐射中心、新型城镇化、“兴水润临”工程等系列重大规划。出台实施营商环境、产业强市、数字经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等系列三年行动,明确重点领域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推动形成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开放、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的干事氛围。

积极应对下行压力。狠抓国家、省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明确经济社会发展32项主要指标,及时出台并落实稳增长35条、稳住经济一揽子50条和19条接续政策措施,配套出台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为市场主体送来“及时雨”。全市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53.5亿元,新增普惠小微贷款27.55亿元,50万元及以下无分歧欠款全部清偿完毕。

强化运行精准调度。以工程化思维持续推进“六大培训”工程,完成培训66轮次,全市各级干部工作能力和成效得到全面提升。建立市政府经济运行、“三张清单”及重点项目推进要素保障周调度机制,坚持周调度、月分析、季总结,系统开展分层次、分领域、多维度调度,及时掌握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县(区)运行情况。组建工作专班,常态化深入一线开展稳增长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督导服务,着力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二)狠抓项目建设,投资实现量质双升

工作项目化持续推进。牢固树立“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项目”的理念,组织开展可持续发展项目培训106期1万余人次。组建“找项目”工作专班,常态化组织在上级会议、上级政策、领导讲话等方面找项目,共找到1351个项目、总投资4575亿元,建立并储备中长期发展重大项目6000项、总投资3万亿元。编制2022年度投资支撑项目清单1447项,年内计划完成投资支撑率达170%以上,有力促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1.6%,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

着力破解要素保障瓶颈。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组建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前期工作专班,化解106个项目111个问题。落实“一书一会一函一清单”,做好项目用地保障,全市完成土地供应2.38万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189.9亩,保障建设项目使用林地1.66万亩。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向上争取资金取得新突破,共争取项目资金268.19亿元,完成年初目标的102.8%;获得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支持150项,资金31.26亿元,增长101%,其中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23.5亿元,占全省11.6%,排名全省第2位,创历史新高。

狠抓项目开工建设。组建完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总指挥部,优化调整市级领导挂钩包保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六个一”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每月底组织一批重大项目开(竣)工,年内累计组织集中开工项目11批次,新开工项目655项,增长11.2%;新增入库项目1268项,同比增加589项,增长114.3%;在库项目达1763项,同比增加947项,增长86.2%。重点推动实施“三个示范区”建设206个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46.72亿元,其中6个项目完成总体目标任务,105个项目100%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投资结构更加优化。聚焦临沧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着力推进绿色食品、特色农业、绿色能源、文化旅游等领域项目建设,推动实施蔗渣模塑可降解餐饮具及包装材料、谷物类营养代餐粉生产、坚果加工生产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完成民间投资193亿元,增长79.9%,排名全省第1位,占比27.1%,占比同比提高9.5个百分点;产业投资273.3亿元,增长157.7%,排名全省第2位,占比38.4%,占比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超额完成计划目标。工业、能源、文旅、水利、卫生、教育等八个重点行业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农业、能源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分别增长273.6%、249.1%。

(三)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更加兴旺

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持续推进以“林、茶、果、牛、糖、菜、中药材、咖啡”为重点的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36个产品品牌入选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全市新增“三品一标”获证产品271个,排名全省第1位。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发展精深加工,核桃产业形成冷链物流仓储、干果、仁、油、乳、风味食品加工产业链,开发形成核桃油、饮料、休闲食品48款产品,蔗糖产业基本形成制糖、造纸、酒精、酵母、生物肥等蔗糖循环经济产业链,坚果产业由初级加工向油、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延链,茶叶精制率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全市净增农业企业占全省的10.6%,增长82.5%,净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户。全市农林牧渔业可比价总产值增长5.6%,排名全省第4位。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并落实工业发展突破攻坚战实施方案,围绕构建“3+1”工业产业体系,编制糖、茶、果等13个重点产业链招商全景图,储备云县聚乳酸基地建设项目、孟定清水河口岸经济区年产4.5万吨合成洗涤剂等重点招商项目138个。严格落实县(区)党、政主官抓工业项目推进新型工业化述职评议制度,实行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红黄黑榜”通报机制,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实施工业项目242个,云县年产18万吨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一体化、耿马年产八万吨啤酒生产等项目开工建设,全部工业投资增长126.7%,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认真落实企业困难问题交办督办机制,争取到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727.54万元,净增工业企业数量占全省的19.3%,净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省的11.1%,排名全省第3位,5户企业获得“云南省优强民营企业”称号。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增速排名全省第6位,同比进位5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注册地总专包企业总产值增长16.3%,增速排名全省第8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0.4%。新增登记注册建筑业企业增幅排名全省第1位,新增入库纳统企业排名全省第2位。

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出台并落实促进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抓实助企脱困和主体培育,第三产业稳步恢复。交通运输行业稳定,邮政业务总量保持在两位数增长。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严格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制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措施,获得全省首批保交楼专项借款1.87亿元,着力保交楼、稳民生,全市22个烂尾楼项目全面复工,其中15个项目已销号。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效能不断提升,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1.02%。新增托育、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企业1546户,研发、设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达5880户,全市净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户。

数字经济较快发展。出台实施数字临沧“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数字政府实施意见。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确定157项任务清单和48项成果清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中国电子等数字化企业签订数字临沧建设合作协议。加快推进临沧“城市大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等项目建设。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双江县蛋鸡养殖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和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入选省级试点示范。全市“上云上平台”中小企业达236户,累计建成5G基站3146个,完成数字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完成省级下达任务的137.5%,实现核心产业营业收入28亿元。

开发区优化提升稳步推进。调整充实临沧市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临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县产业园区、凤庆产业园区和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一区三园”总体规划修编审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积极推荐“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发展得到省级政策支持。全市累计入园工业企业达3438户,园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75%,实现营业收入430.5亿元,增长14.1%。

(四)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冲刺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累计建成高速公路417公里(通车里程231公里),云县至凤庆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临翔至双江、云县至临沧、临沧至清水河等5条(段)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建成;南涧至云县、巍山至凤庆、双江至沧源勐省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凤庆至永德高速公路“工可”获得批复,云县至昔归高速公路“工可”通过审查。临沧至清水河铁路“工可”通过国铁集团咨询审查,临沧至普洱铁路已列入国家和省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凤庆通用机场加快建设。澜沧江244界碑至临沧港四级航道整治炸礁工程基本完成。国道G219线沧源南撒至岗莫标山、龙镇桥至永德(户乃)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完成乡镇通三级路71.3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528公里。建成绿美公路1206公里,镇康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绿色能源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打造“风光水储一体化”的“千万千瓦级”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年内新开工19个光伏项目,装机233.5万千瓦,实现全额并网发电投产运行12万千瓦。加强全市骨干电网建设,110千伏鲁史变、临沧西南110千伏网架优化工程正式投运,凤庆县220千伏凤山输变电、220千伏佤山(勐省)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沧源勐角—缅甸班歪、沧源勐角—缅甸曼项矿山2条110千伏线路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500千伏耿马输变电工程“可研”完成招标。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41亿千瓦时,送缅电力突破5.5亿千瓦时。中缅天然气管道临沧支线实现向云县、凤庆城网供气,填补了临沧没有使用管道天然气的“空白”。

大力实施“兴水润临”工程。出台“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和“兴水润临”工程规划,共规划项目1730件,计划总投资1078.06亿元。耿马灌区、云县晓街河水库、沧源县芒回水库等46件在建重点水源工程及连通工程有序推进,8县(区)农村供水保障项目等16个重点水利工程实现开工,大勐统河大型灌区、小黑江大型灌区等98个项目前期工作压茬推进。启动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三年行动,全面完成沿边行政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任务。云县、镇康县、双江县全面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并通过水利部复核。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获评省级美丽河湖12个。争取到水利领域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9.07亿元,占比全省总量的15.6%。

(五)大抓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明显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临沧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围绕18个方面64项重点工作任务,逐一建立工作专班,上下衔接、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承接行政许可事项共366项,调整权责清单事项5872项,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政务服务8个专项行动,全市政务服务“六个一”成效被省政府列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不断壮大市场主体。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阳光、雨露、土壤”行动和“个转企”行动,实行市直牵头单位挂钩联系县(区)市场主体倍增培育工作制度,扎实做好扶持个体工商户纾难解困,全力推进“个转企”行动,提前两个月完成省级下达市场主体净增目标。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21.91万户,年内净增市场主体4.44万户,增长25.4%,其中企业数量达3.82万户,净增1.29万户,增长51.13%,净增市场主体和企业数量增速均排名全省第1位;完成“个转企”1124户,完成率排名全省第1位。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突出“一把手”招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外出招商11场次。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调度机制,制定出台招商引资线上洽谈工作流程和强化招商引资实施方案等系列措施,成立19个招商分团,共开展外出招商活动280场次,签约项目199个、协议资金1653亿元。开展“招商服务进万企”行动,实施10亿元以上项目48个,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各1户,在临世界500强企业达21家。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全面实施低效闲置国有资产盘活行动,累计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12户,混合所有制改革2户,“三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国有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99%。深入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审批环节压缩至8个工作日,备案项目承诺1个工作日办结。抓实电力体制改革,累计参与全省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19亿千瓦时,增长49%。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全市药品集中配送率达96%以上。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初步建立,临沧在全国地级市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较2022年初提升23位。

(六)聚焦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市共建立防返贫监测网格1.09万个,做到52.3万户农户全覆盖。政府救助平台群众申请事项办结率达96.98%,高于全省0.86个百分点,全市8148户26882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出台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17.8%。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完成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5.73万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836个,家庭农场4480个,实现每个脱贫村有1个农村劳务专业合作社。迎接国家第三方评估团队对永德县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及沧源县资金绩效评价。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整合40亿元资金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启动“十百千”示范工程,凤庆县勐佑村被评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沧源世界佤乡”和“凤庆滇红第一村”乡村振兴示范园纳入省级试点支持,凤庆县二道河村被列入“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0种模式”典型案例。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提升完善村庄规划544个,全市实现“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改造建设常住户1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211座,建成市级绿美村庄770个,获评省级美丽村庄100个,沧源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2.07万户,开工建设农村供水保障项目44件,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4.5%。实行村级事务清单管理、公开监督,建立村级组织事项、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村级小微权力、公共服务事项等一系列清单,乡村善治水平持续提升。以“12345”模式在凤庆县率先创建全省首个“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

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推进沿边城镇带和一体化城镇带建设,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破解城中村三年行动,启动实施17个城镇化片区开发建设。新开工棚户区改造8191户、老旧小区改造8229户,凤庆县被评为省级老旧小区改造优秀典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6525套,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累计分配6.78万套,分配率97.7%。新开工建设海绵城市2.8平方公里,新增城镇建成区6.47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建成区近35.34%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完成云县、耿马县、永德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临翔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二期扩建工程完工投入使用,新建燃气、供排水等管道449公里。建成智慧停车场3个。出台《临沧市鲁史古镇保护条例》。镇康县获评“云南省美丽县城”。

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制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等12个专项规划,实施“十大行动”,推出精品线路23条。沧源县被评为首批“云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凤庆禅茶文化庄园(二期)、昔归普洱茶小镇基础设施、云县头道水酒谷农耕文化园景区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推进顺利,翁丁老寨原址重建完成并全面开放。成功创建临翔区博尚碗窑七彩陶瓷文化景区等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凤庆县文庙片区被认定为云南第一批旅游休闲区、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双江县勐库镇公弄大寨村被认定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成运营高品质酒店1个、半山酒店13家。全面推进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完成投资2亿元以上。完成接待游客总人数2868万人,增长46%,实现旅游总收入228亿元,增长44%。

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工建设示范区项目56个,累计完成投资164.56亿元。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案例被列入《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2)》并由外交部向联合国提交推介。加快推进科技平台建设,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户,分别入库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户、101户。新认定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各1个,培育云南省“星创天地”2个,临沧工业园区获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茶叶)”“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成功举办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院士行”活动,新建立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产学研用”合作深入推进,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省级12项。荣获2022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2项。在蔗糖、茶叶、核桃、中药材等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技术8项,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16项,开发新产品41个,制定技术规程和标准21项。

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实施“1336”工程,聘请44名博士精准挂联边境行政村(社区)开展科技服务。对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320个自然村创新开展“1+3”模式分类推进,开工建设项目744个,完成投资11.03亿元,有效解决边境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一批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正在加快形成。

(七)着力扩大对外开放,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

开放发展支持政策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关系临沧高水平开放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纳入《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和云南省贯彻落实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推动临沧至清水河、临沧至普洱铁路建设,推动商签第三国货物过境贸易、国际道路跨境运输、金融合作等协议,推进清水河口岸等扩大开放为国际口岸,加快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全力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铁联运常态化运行。新通道建设作为议题提交中缅经济走廊交通合作工作组第三次会议磋商。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物流办和四川省德阳市、攀枝花市,以及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云天化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出台支持海公铁联运链主企业发展壮大25条措施,以及集装箱货运物流补助政策。储备新通道建设项目114项。印度洋水产品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落户临沧,成功运营“重庆—临沧—缅甸”“四川德阳—临沧—缅甸”“深圳—临沧—仰光—印度”等海公铁联运国际线路。累计以集装箱运输20批次、发运720个标准集装箱。

加快构建现代物流网。围绕全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制定出台“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等系列政策文件。加快补齐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沿线重点物流园区短板弱项,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云县火车站物流园区、临沧(清水河)物流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临翔勐托火车站物流园区完成总体规划研究编制。全力推动实施物流通道“补短板”、物流枢纽“网络化”等8个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实施的24个现代物流项目开工建设16个,完成投资44.62亿元。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加快完善县、乡、村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建成8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77个乡镇物流配送站、718个行政村物流配送网点。全市完成物流业总收入123亿元。

加快推动口岸扩大开放。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加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访缅成果涉及临沧事项。编制完成孟定清水河口岸扩大开放项目“可研”报告。孟定清水河口岸迁址新建联检楼、查验区及货场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2.5亿美元亚行贷款项目加快推进。持续推进“关检合一”改革和“单一窗口”建设,口岸通关时间、通关成本各压缩50%。积极推进跨境电商贸易,从孟定清水河口岸通关跨境电商货物达8.31万件。新增外商投资企业8户,实际利用外资1238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排名同比进位7位。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永和园区境内境外联动发展项目加快实施,南伞口岸成为云南省首个试点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口岸,孟定清水河口岸“运抵直通”系统试运行成功。援缅甸滚弄大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084万元,辅桥顺利建成移交。

(八)大力实施绿美临沧建设,美丽家园建设成色更足

巩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细颗粒物浓度均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明显好转,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11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100%。推进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农用地分类管理,污染地块得到安全利用。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362.9平方公里。着力推进“林长制”建设,完成新造林0.7万亩、草原修复治理1.5万亩、森林抚育8.5万亩。抓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纳入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范围,临沧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绿美临沧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按照“确定新主题、赋予新内涵、提升新标准、培育新环境”的要求,深入开展绿美临沧建设三年行动,围绕“美丽中国”、“绿美云南”确定了“醉美临沧”及8县(区)的绿美定位,探索出党委政府主导、市场化、爱心捐赠“三条路子”。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市级和各县(区)8个领域的城乡绿化美化十年规划。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授课绿美培训10轮次,全市累计开展培训13897轮(场)次,培训85万人次。共谋划储备绿美项目3228个,计划总投资1029.1亿元,完成投资43.83亿元,建成苗圃基地119个、示范点328个,收到爱心捐赠2110万元,发动116万人次义务参与绿美建设。建设成效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云南电视台专门赴临沧进行拍摄采访并在云南新闻联播栏目进行播报。获评8个省级绿美乡镇、30个绿美村庄,绿美村庄获评数量居全省第1位,临沧在全省绿美综合考评得分排名第1位。

认真落实“双碳”战略。制定实施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政策文件。把“双碳”工作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严格执行能耗双控制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能源、产业、运输、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推广节能低碳技术产品,提升城乡建设绿色化水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申报实施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专债项目25项,计划总投资19.3亿元。节能降耗成效明显,20户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全部通过省级评价,9户高耗能企业能效水平达到国家能效基准水平以上。

(九)持续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切实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按政策要求拓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范围,扶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深入实施“技能临沧”行动,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87.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15万人,“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5163人,发放贷款9.6亿元。开展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和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7%,临翔区幼儿园晋升为省一级二等幼儿园。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5%。推进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市农校被评为云南省优质中职学校。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5类教育专项工程,临沧职业学院项目加快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获金牌50枚。

加快推进健康临沧建设。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临沧市传染病医院、镇康县传染病医院主体工程完工,34个“双提升”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中医民族医药和健康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全市二级中医医院全部通过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达标验收,24个中医特色专科被确定为省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启动推进健康县城建设,临翔主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云县、永德、镇康、耿马、沧源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提标升级稳步推进,凤庆县、双江县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命名。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7%。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延续执行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3.3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工伤、失业保险均完成省级下达计划任务。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和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发放救助资金6.67亿元。“惠老阳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临沧顺利召开。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5295.3万元。儿童福利与慈善工作健康发展。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加强“文化强市”建设,成功举办第九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退役军人、国防动员工作取得新成绩,临沧市、云县、镇康县、双江县被命名为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城(县)。

着力维护民族团结。制定新时代临沧市民族团结进步公约,“三项计划”启动实施,社会面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十进”活动为抓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覆盖率达100%。临沧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新增国家重点文保单位2个、国家级非遗3项,滇红茶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临沧实现世界非遗项目零的突破。全市新增1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占全省入选项目的十分之一。宗教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全市宗教和谐稳定。

(十)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安全和谐稳定

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压实“四方责任”,强化“五个管住”、“五个全面”措施,持续推进境外、边境、口岸三类缓冲区建设,累计向缅方援助防疫物资和资金1.96亿元,派出防疫人员210批1221人次。高效处置各地突发性疫情,经受住了境内外疫情持续输入冲击的考验。建立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机制,保持重要民生商品和防疫物资量足价稳。落实国家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抓好重点群体防治,加强科普培训,把千家万户建设成为新冠防疫的战斗堡垒,转段工作总体平稳。

粮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累计垦造水田1.1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3万亩,粮食产量实现“十五连增”,增长3.4%。推进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加大国家土地督察问题整改力度,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完善粮食储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能源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及应急机制,积极应对汛枯急转等反常气候以及突发事件,优化电力调度,贫困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进一步提升,成品油、天然气供应平稳有序。

财政金融安全保障有力。实施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切实兜牢“三保”底线。深入开展8个领域财经秩序专项行动,制定系列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制度,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组织开展重点领域非法集资风险隐患排查、处置,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率较年初下降0.35个百分点。化解9381户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平安临沧建设成效明显。全力以赴开展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守住了重特大敏感事件零发生的底线。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扎实推进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整治,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自然灾害防治形势总体向好,连续38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扎实推进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强边固防钢铁长城更加牢固,确保了边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总遵循、总纲领、总指引,科学决策、精准施策,顶压奋进、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指导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主动作为、奋力拼搏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临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主要表现为: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滞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人才支撑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乡村全面振兴任务艰巨,城镇化进程较慢;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主体总量不大、质量不高、韧性不强,营商环境优化还需加力;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维护边境和谐稳定任务繁重。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症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主要任务

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环境,经济发展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同时,也要看到临沧的发展面临一些重大机遇:一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潜力足、活力强、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特别是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明确了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二是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一带一路”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交汇叠加,孟定清水河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口岸等内容纳入《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快速推进,临沧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更加凸显。三是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深入推进,我市绿色能源优势、碳汇资源优势加快显现,发展绿色能源与绿色加工制造、低碳经济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四是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提出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保安全、促团结,着力提升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动力、挖掘发展潜能、守牢发展底线、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路径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五是随着临沧基础设施、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为我们赶超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安排部署,落实好《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临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决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培育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全力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为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市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5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涨幅控制在3%左右;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

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上述目标,主要是按照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力争排名全省前列来考虑,有利于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全省的差距,有利于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防风险,同时兼顾了临沧加快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三年上台阶”打牢基础。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推动政策加力提效。认真贯彻中央、省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对外贸易、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等十九个重点领域的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持续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聚焦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商贸消费加快复苏、房地产平稳发展、开发区建设提质增效、创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政策措施保障和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六大培训工程”,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紧盯重点县(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强化经济运行精准分析调度,常态化开展实地督导服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力争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稳步提高。高质量组织抓好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和“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持续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继续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为抓手,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坚持每月组织开(竣)工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实施项目1000项以上,确保年内完成投资810亿元。强化项目前期,安排市级预算内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3000万元,推动实施一批对重点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先导作用,对带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关键项目,产业投资增长48.2%、占比达50%。继续采取“专班攻坚”模式破解项目要素保障问题,统筹做好土地、林地、环境容量等要素指标的计划安排,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准确把握国家、省政策指向、投资导向、发展方向,主动对接和争取支持,精准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提高项目成熟度,力争获得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15亿元以上。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机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水利、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项目建设,完成民间投资占比达45%。

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深入推进培育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三年行动,以临翔中心城区为重点,在各县(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及部分重点乡(镇)高标准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打造8个美丽乡村消费主题示范街区,建设16个农村生活消费服务中心。打造10个以上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与浓郁民族风情的夜间经济示范区,力争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以上。推动景区景点连线、扩面,培育发展一批网红打卡地、文化娱乐场所群等特色时尚文旅消费集聚区,争取建成1至3个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区。积极扩大农村消费,打造一批茶叶、核桃、临沧坚果、蔬菜、水果、畜禽等重点特色农产品直采直销直供基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家电下乡活动,提振汽车、成品油、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确保批零住餐商品销售(营业)额分别增长15%、17%、18%、18%以上。

(二)全力攻坚提升工业上台阶

全链推进优势产业。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深入开展全市资源大调研活动,强化调研成果运用,实施资源项目化、资源产业化行动,着力壮大资源经济。科学高效利用矿、电、气候等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绿色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四氟化锗、光纤四氯化锗、超高纯锗单晶及晶片、砷化镓单晶及晶片、磷化铟单晶及晶片、锗红外光学镜头等新材料和元器件、精细陶瓷高岭土开发项目落户临沧,招引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临沧,抓好与好医生药业集团等大型药企合作,加快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物制药、佤医药研发,力争规上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增加值达50亿元,增长20%以上。利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逐步畅通的优势,围绕农用机械、进口农产品水产品加工、外向型轻纺、节能照明、小五金家电等产业,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进出口加工业集群,力争全市进出口加工产业投资5亿元以上。着力推动建设一条年产1000千克电子级四氟化锗同位素分离产业化生产线项目、镇康县水泥建材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云县年产18万吨锂电池新材料一体化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完成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增长25%。加强政策衔接和资源整合,重点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力争净增工业企业1000户以上,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达70户以上。强化县(区)党政主官抓工业项目述职评议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业经济指标季度“红黑榜”通报和连续“黑榜”约谈工作机制,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深入抓好云南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落实,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加快项目扩园、企业满园、集群强园,加快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优化提升审批和市级产业聚集区创建工作,签订开发区年度目标任务,建立开发区统计监测制度,组织开展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力争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0户以上。全力推动清水河、南伞、永和境内境外联动发展“一区三园”建设,积极争取将临沧边合区列为云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推进临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成为云南省重要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精深加工基地、以锗为特色的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示范基地、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上的重要物流枢纽。云县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云南省新材料和特色现代农业加工产业园区、临沧市工业经济发展重要平台和产城融合示范园。凤庆产业园区重点推进核桃产业,巩固提升滇红茶产业。加快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合理布局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配套设施,加快工业标准厂房、内部路网、能源、供水管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提高园区要素聚集度和产出效益,实现园区亩均产出200万元以上。积极布局建设市级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优势园区,加快优质企业入园发展,有针对性地补强补全产业链,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的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力争2个以上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得到省级政策支持。力争全市园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50亿元,营业收入达490亿元以上。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采取“六个一”举措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开展全产业链招商,按照“强链、补链、延链”的思路,建立招大引强项目库和目标企业库,着力引进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自己有市场、有技术、有研发能力的企业,重点谋划产业链招商项目不少于30个。分门别类找准高原特色优势农业、中药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链主企业,遴选一批总投资2亿元以上、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典型项目,列出目标企业清单,实施精准招商,实现引进超10亿元优质产业项目10个以上、链主企业10户以上。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招商引资落地率、开工率、达产率,全市工业招商到位资金增长10%,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

(三)持续深化改革促发展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推动市场、创新、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全面提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开展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工作,统筹推进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商事制度等领域改革。继续提升“一网通办”、“一件事跑一次”政务服务水平。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惠企政策推送精准匹配,企业诉求一站直达、普惠政策免申即享。推行政务服务“负面清单”,清单之外全进驻,清单之外全网办。围绕市场主体准入、准营、运营、退出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提升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造1个以上营商环境水平领先的标杆县(区)。持续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市级示范点创建和示范成果推广运用,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继续提升临沧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年度评价中的位次,力争10个以上指标排名进入全省前6位。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实施市场主体倍增“阳光、雨露、土壤”行动,落实“9+1”配套培育计划,深入实施“与企同行·助企成长”帮扶行动,抓好纾困、输血、培引、双创、改革、服务六项重点培育工作,扎实开展“政策宣传、政策服务、政策兑现”三进市场主体活动。创新金融机构服务市场主体的机制办法,深化政银企合作,提升市场主体获得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力争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3%以上,普惠小微贷款增长25%以上。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推进中小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户以上,净增企业1万户以上,净增“四上”企业116户,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聚焦管理、发展、脱困、改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健全国有企业现代化企业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市属国有企业债务约束,全力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无效或低效占用土地、资本等要素资源的市场主体出清,提高土地、林地、资金、环评等要素保障能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进一步夯实信用信息应用基础,推动信用信息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做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巩固提升。启动小型水库标准化、物业化改革,完成35万亩以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持续推动农垦、供销社、林业等改革。

(四)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打造“422”经济圈(省市4小时经济圈、市县2小时经济圈、县乡2小时经济圈)。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确保临清、临双、永勐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云临、瑞孟高速临沧段基本建成,累计建成高速公路56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高”;全面开工南云、巍凤、双勐高速公路建设,启动凤永、昔云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国道G219线永德(户乃)至镇康(白岩)、耿马(班幸)至沧源(南撒)段二级公路,完成农村公路硬化1500公里以上。加快铁路网建设,力争临沧至清水河铁路纳入国铁集团勘察设计计划并启动建设,加快临普、芒临铁路前期工作,推进楚雄至临沧高铁方案研究。建成凤庆通用机场,成为全省首个“一市三场”的州市,启动临沧博尚机场、沧源佤山机场改扩建,争取恢复临沧至版纳、临沧至长沙、临沧至深圳、沧源至长沙、沧源至成都等省内外航线,力争开通沧源至上海、临沧至武汉等省外航线。争取开工云县菠萝便民码头、凤庆沙帽码头,建成昔归维护基地和临沧海事搜救中心,完成景临桥码头、双江码头改扩建。全市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公路、铁路、水上、航空运输周转量分别增长15%、5%、10%、10%以上。

加快“风光水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十四五”绿色能源发展规划,以48个风、光新能源重点建设项目、骨干电网及新能源配套接入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26个新能源续建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新开工新能源项目装机达140万千瓦以上,建成并网200万千瓦以上。全力推进云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临翔、镇康、永德3个电化学共享储能电站建设。力争全年完成能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完善区域电力交换枢纽,推动凤庆凤山、沧源勐省2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耿马孟定500千伏输变电站前期工作,争取临沧南部孟定片区、北部云县片区2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纳入国家规划,不断提升“西电东送”、“临电外送”、“临电临用”能力和水平,提升电力保供能力和水平。加大“对缅电力输送”的通道能力建设,推动沧源芒卡和永和、孟定清水河、镇康南伞与境外电网项目建设,力争对缅送电量突破6亿千瓦时,把临沧建成全省重要的对缅电力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及充电桩布局,建成充电桩1000枪(桩)以上。力争开工建设中缅天然气管道临沧支线二期工程,推动建设国家成品油干线管道工程。

不断完善安全高效水网。实施水库扩容、库库连通库河连通、跨区域引调水、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四大工程,全面加快续建41件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全力推动小黑江灌区等35件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开工大勐统河大型灌区、5件水源工程、7件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5件河道治理项目。加快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农村供水保障三年行动建设任务。持续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农村供水工程管护。持续完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不断提升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不断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

(五)着力推动创新型临沧建设

深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五大行动”,加快实施91项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重点项目。推动建设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中心,做好监测评估、督查、考核,确保实现示范区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好科技部等九部委出台的《“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召开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部际联席会成员单位与临沧创新示范区对接会,力争省政府延续支持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政策,争取国家和省更多创新政策在临沧先行先试。着力打造一批示范亮点,深入挖掘提炼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经验模式,讲好“临沧故事”。

着力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落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等市场主体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培育和建设,年内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户以上,组织推荐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相关平台10个以上。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在重点产业领域新突破关键技术10项以上,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8项以上,开发新产品30个以上。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狠抓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全力推动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扎实开展质量技术服务活动,大力推动一批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新增有效注册商标800件。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加大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确保全社会(R&D)经费投入增速达1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临沧”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以“数字政府”为主要抓手,积极谋划推进“城市大脑”一期、市域社会现代化治理、智慧县城、智慧园区、智慧口岸、智慧医共体、智慧景区、农业三资平台等数字化应用项目场景建设,引进1户以上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参与建设,建成省级智慧县城和智慧园区各1个。高质量建设数字农业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力争建成省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2个。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5G应用“扬帆”临沧行动计划,新建5G基站1000个,推进5G商用、工业互联网布局,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终端应用对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支持。加快推进千兆网络覆盖,提升“全光网市”建设水平。着力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

(六)全面提速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

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管好用好“政府救助平台”,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问题清单,聚焦4321户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对象和新识别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逐户逐人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帮扶等政策举措,实现“动态清零”。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抓实兜底保障,确保救助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将监测对象全部纳入参保资助范围,36种大病患者救治率达99%以上。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不断完善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社会管理。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抓实“九条措施”,大力推进以工代赈,推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5.4万人以上,全面消除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群体,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着力在“土特产”上下功夫,持续抓好“一县一业”示范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加快推进“沧源世界佤乡”和“凤庆滇红第一村”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促进农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成农业投资110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9%。聚焦“林、茶、果、牛、糖、菜、中药材、咖啡”等优势产业基地,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推动精深加工全链集聚发展,力争规上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增加值实现78亿元,增长26%以上。实施农业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加快培育引进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强“小而特”、“特而精”、“精而强”的本土特色企业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300户。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提升农机化生产及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行“产业+团队+项目+基地”模式,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新增地理标志产品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以上、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企业和产品品牌20个以上。

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规划落地实施,全面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县(区)为单位建立乡村建设项目库,统筹推进水电路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建设示范乡镇2个、精品示范村20个、美丽村庄200个。开展“设计下乡”活动,规范农村住房建设,持续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和抗震宜居农房愿改尽改。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1%、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实施农房抗震改造7000户以上,继续推进传统居民建筑使用功能改造提升。巩固拓展运用积分制、清单制、评比制等方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成果。

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完成市、县(区)、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坚持“产、城、人”协调融合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两轮驱动,深入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居住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统筹推进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建设,加快推进实施临翔区博尚职教园区和勐托物流园区片区、云县水磨片区等17个城镇化片区开发,重点推动实施项目157个、总投资218亿元。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要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实施棚户区改造1.7万户以上、老旧小区改造1万户以上,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2万套以上,建设燃气、供排水等管道250公里。实施城市公园建设年行动,新建65个口袋公园,新建、改造提升14个城市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实施绿美街区街道项目31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38.53公顷以上,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2%。以临沧边合区为重点,协同带动孟定、镇康、沧源“岸城一体化”发展,加快沿边城镇带、一体化城镇带和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持续巩固提升美丽县城创建成果,加强省特色小镇创建和申报。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0%以上。

全面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品牌创建力度,加快打造崖画谷5A级旅游景区。全力推动临翔区昔归山水旅游度假区、凤庆禅茶文化庄园(二期)、凤庆县滇红第一村旅游基础设施、双江冰岛景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临沧乡村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继续完善“一部手机游云南”临沧版块。加强“文化强市”建设,举办好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大力推进“+旅游”和“旅游+”,推动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完成智慧化建设,加大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提升线上线下游客体验,全面提升临沧文化旅游智慧化和服务品质,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

加快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高质量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纵深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加快推进边境村基础设施智慧化、乡村产品商品化、人居环境生态化、日常生活健康化、社会治理信息化、群众工作组织化发展。围绕6个方面建设目标任务和19项建设指标,在原有的规划任务指标基础上,重点在深入推进产业富村、生态美村、文化睦村、治理兴村、开放带村、守边稳村等方面发力,将44个行政村(社区)建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七)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实施碳达峰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落实。聚焦优势产业,建设重要绿色食品供应基地,推进基地产品认证,夯实绿色发展底色。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开展建筑、交通、照明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动有色、建材、造纸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落实全面节约战略,统筹推进“能水粮地矿材”一体化节约,提高森林质量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完成营造林10万亩。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行园区企业清洁生产,积极申请创建2个低碳零碳示范园区。滚动实施“两高”企业整治。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国家“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提气、降碳”目标要求,深入开展工业、城市、农村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抓实道路和建筑工地扬尘管控、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计划,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中心城市临翔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不低于99%。深入开展重度污染水体脱劣攻坚行动和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协同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乡截污治污工程,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和污水直排口,推进澜沧江、怒江、南汀河等重点流域区域“四乱”问题清理整治,坚决防止新增劣Ⅴ类断面,保持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100%。加快推动全市3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抓好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加强林地、水源、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促进城市废弃物、农作物剩余物综合、循环利用,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抓好第二轮第一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以及历次各级各类督察、巡视、检查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按期销号。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全面推进绿美临沧建设。加快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不断巩固和拓展“党委政府主导、市场化、爱心捐赠”三条路子的绿美临沧建设模式,持续开展“美丽中国”、“绿美云南”化为“醉美临沧”轮次培训。加快3228个绿美储备项目的建设,积极争取省级1亿元以上的以奖代补和项目资金支持。坚持典型引路法,打造一批各领域的典型,评选出一批公众认可度高的城乡绿化美化样板并复制推广。建成省级绿美乡镇10个、绿美村庄22个,市级绿美村庄778个、绿美公路1772公里、绿美河流8条(段)、绿美水库9个、绿美校园56所、绿美园区2个、绿美景区12个。

(八)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持续推进辐射中心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和云南省实施意见,制定出台临沧贯彻落实方案,谋划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在综合经济、中心城市和沿边城镇、交通物流通道、金融服务、消费集聚、教育合作、科技创新、医疗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辐射力,深化旅游、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人才交流和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等方面合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访缅成果涉及临沧事项,加快推动与缅方各领域交流合作,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动清水河口岸扩大开放,商签第三国货物过境贸易、国际道路跨境运输、金融合作等协议,积极推进临沧至清水河、临沧至普洱铁路等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推动规划建设孟定清水河至腊戍至曼德勒高速公路及铁路。加快推动孟定清水河口岸界河桥加固、南伞口岸过境涵洞重建,建成援缅滚弄大桥。

提速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常态化运行。积极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纳入中缅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CMEC)重点合作事项及项目。全力推动规划建设重庆—四川成都—四川攀枝花—大理—临沧—清水河—缅甸仰光港/皎漂港陆海新通道。积极推动共建重庆—临沧—缅甸国际物流“双中心”(重庆运营组织中心、临沧运营组织中心)、“双枢纽”(重庆陆港型物流枢纽、临沧陆港型物流枢纽)。落实中缅印度洋新通道集装箱货运物流补助政策,继续加大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基础配套项目的金融支持,完善跨境结算和优化对外金融服务,完成双向互通标准集装箱1万个以上。

加快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深入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加快建设临沧(清水河)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临沧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力推进临沧火车站、云县火车站、孟定清水河口岸等一批重大物流设施项目建设,尽快补齐新通道沿线重点物流园区短板弱项,大力发展集装箱物流运输产业。加快孟定清水河等重点口岸货运通道能力建设,提升跨境物流设施网络。推动临翔、云县、凤庆、耿马(孟定)、镇康等县(区)布局建设一批生产服务型物流基地,加快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优化完善城乡配送网络,持续扩大“快递进村”覆盖范围,全面提升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全市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增长20%,新增A级以上物流企业1户以上,物流业总收入达140亿元以上。

着力推动口岸经济发展。积极争取省级出台支持孟定清水河口岸经济区发展政策措施,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口岸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政策支撑。加快恢复和提升边境贸易,鼓励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多元化发展。实施口岸功能提升工程,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建成孟定清水河“智慧口岸”,加快完善南伞口岸、永和口岸园区基础设施,争取南伞原二类口岸转新开放为国家口岸。争取缅甸与我方同步推进建设,实现联动发展、互利共赢。加快临沧边合区建设,推进亚行贷款2.5亿美元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扩大特殊产品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功能,扩大粮食、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偶蹄动物、苗木等特殊商品进口。

不断深化对外经贸合作。实施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积极承接国内外加工贸易订单转移、企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海外仓、边境仓,强化外贸、外资、外经“三外”联动发展,培育建强一批外贸龙头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建设中缅综合商业中心。举办好第四届中国(临沧)缅甸(腊戍)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推动提升为国家级展会。加快推进凤庆、临沧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推动缅甸等周边国家进口商品落地加工,鼓励境内企业扩大境外甘蔗、粮食、橡胶等农作物种植规模,推动替代种植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边境贸易40亿元以上。深化与缅甸在边境治理、旅游、文化、通讯、教育、医疗、运输等领域合作。

(九)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继续落实国家和省级出台的稳增长稳就业和援企稳岗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保就业稳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继续落实兑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按政策要求拓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范围,扶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着力帮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大龄劳动者、零就业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技能临沧”行动,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万人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7万元/人以上。

着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全面实施奋进西部先进行列行动计划,着力优化校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加强特殊教育、民族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完成2所以上幼儿园晋升省一级二等幼儿园,云县一中晋升省一级二等高完中督导评估工作。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临沧职业学院建设。争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亿元以上,新建改造校舍4万平方米,运动场5.5万平方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7%以上。持续改善群众体育条件,举办全民健身氛围浓厚、民族地域特色浓郁的综合性社区运动会。

全面推进健康临沧行动。加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管理,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控工作能力。持续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和县级公立医院第二阶段提质达标工作,所有县(区)级妇幼保健院实现能力达标。聚焦中医药特色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中药产业化发展水平、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统筹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市中医医院(主院区)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实施健康县城建设三年行动,推进全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市省级卫生乡镇覆盖率达100%。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实施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为重点,促进社保扩面增效,保持基本养老保险执行率在100%以上。抓实助企纾困行业帮扶专项行动,落实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缓缴政策。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推进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不断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持续做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改造建设5个街道(乡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打造2个社区(乡镇)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打造建成“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加大妇女儿童关心关爱,抓实未成年人保护救助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探索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和嵌入式社区新型文化空间。扎实做好国防动员、社会福利、残疾人服务、双拥、军民融合发展等工作。

持续巩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行动,持续开展“学回信、办实事、见行动”主题活动,支持民族地区、边境加快发展,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项目13个、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2个,建设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3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个民族团结示范社区、390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高质量推进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

(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

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全力抓好医疗救治保障和药品保供以及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保护。坚持社会防治和个人防治相结合,落实“乙类乙管”方案,加强防疫能力建设,持续推进疫苗接种,抓好医疗资源、医疗物资储备投放等工作,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稳定。

坚决守住粮食和能源安全底线。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实现“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治“非粮化”,持续开展耕地垦造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30.3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37.62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08.8万吨以上。持续优化电力保供及能效管理措施,进一步巩固完善地方电网主网、城市配电网和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基本用电和用能服务均等化。全面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强化重要民生商品和农资保供稳价,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持续强化财政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经济安全防控机制,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按时还本付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继续加强“三保”执行监测,守牢“三保”底线。严厉打击违法金融活动,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确保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相互支持、良性循环。落实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交楼和房企融资等16条金融政策,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临沧。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十五条硬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明显下降。突出抓好基层社会治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实施“雪亮工程”,打好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制”责任,巩固和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确保边境安全。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大会的审查意见和决议,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临沧篇章!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附件:1.临沧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表

2.临沧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表

附件1

临沧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表

序号

目标名称

单位

全市2022

目标增速

全市2022年完成情况

增速排名

进位情况

总量

增速

增速在全省排名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以上

1000.24

4.7%

6

3

2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5%

711

16.8%

3

退1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4%

10.6%

6

5

4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3%

41.73

-16.2%

8

4

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亿元

3%

246.01

10.1%

2

11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9%

384.13

3.5%

6

退2

7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16%

40.58

12%

8

7

8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

35021

3.9%

3

1

9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

15194

7%

4

3

10

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

亿元

10%

931.72

19.7%

全省不排名

11

城镇登记失业率

4.3%以内

3.49%

全省不排名

12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涨幅

3%左右

1.5%

全省不排名

1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

5.3%

全省不排名

注: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和省级调库政策因素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完成52.25亿元,增长3.2%

附件2

临沧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表

序号

目标名称

全市2023年目标增速建议

1

地区生产总值

7%以上

2

固定资产投资

14%以上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5%以上

4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以上

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以上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以上

7

外贸进出口总额

20%以上

8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9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10

市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

20%以上

1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95万人

12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涨幅

3%左右

1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