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发改经贸〔2022〕839号),加快全市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结合临沧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商贸、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等有机衔接,优化流通网络,完善流通市场,提高流通效率,做强流通企业,降低流通成本,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流通业态模式更加丰富多元,流通市场主体更具活力,综合交通运输承载能力和金融信用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流通成本持续下降,流通效率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1.健全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加快建设高标准消费品市场和新型工业品专业市场,推动现有消费品市场转型升级,打造一站式商品采购中心和供应链集成服务基地,探索发展展贸一体的商品交易市场。依托“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在农产品产地、销地、集散地布局建设服务于核桃、临沧坚果、瓜果蔬菜等农特产品批发市场,加快田间地头流通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打通农产品物流“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消费“最后一公里”。统筹推进8县(区)城市商业设施、物流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商品交易市场网络,鼓励商品交易市场与实体商业、电商平台加强渠道对接,畅通批发零售渠道网络。(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及有关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城市商业体系。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培育新兴活力商圈,形成主城区、中心城区及社区商业的分层级商贸业发展体系,打造多中心、广集聚、网络状的城市商贸新格局。推进步行街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列为“第二批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的临沧茶马古镇步行街、沧源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提升步行街数字化水平和集聚能力。开展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试点和建设,多元化布局便民生活圈业态,完善便民生活圈商业业态,提升便民服务功能。培育打造夜间经济,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增强夜间经济集聚效应,到2025年,全市培育形成3个以上夜间经济生活圈,实现临翔区主城区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全覆盖。(市商务局及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善县域商业体系。积极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可复制推广的县域商业体系。强化县域综合商业服务能力,推动县乡村三级商业联动。加快建设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完善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行动。“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鼓励邮政、快递、供销、物流、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企业多方合作,整合末端寄递资源,推广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统一配送、分时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完善前置仓配送、门店配送、即时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等末端配送模式,持续扩大“快递进村”覆盖范围。采取“驻村设点”、“邮快合作”、“快快合作”、“快商合作”、“交快合作”等多种模式推进“快递进村”,全市有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4.培育壮大商贸流通市场主体。加快构建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生态,推动商贸流通业态转型升级。建立批零住餐企业及个体培育名录库,完善动态更新机制和培育机制,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推动落实物流市场主体倍增若干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优势流通企业通过战略合作、资本运作等方式,加强跨地区、跨行业资源整合。以产业链上下游互补整合为重点,支持市管企业与县(区)属企业有序重组,提高全产业链竞争优势。鼓励市内流通企业引进吸收先进流通模式、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培育一批有综合竞争力的大中型流通企业集团。采用培育辖区内企业、引进市外企业、依托市管国有企业等多种方式,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商贸流通主体、物流配送主体、市场消费主体。鼓励中小微商贸企业发掘细分市场潜力,拓展经营领域和服务范围,培育独特竞争优势,实现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发展。到2025年,全市培育发展商贸流通市场主体1.9万户以上。(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投资促进局及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促进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推进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应用。优化升级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和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创新推进“中缅印度洋新通道+跨境电商”业务发展,培育跨境电商外贸新增长点。深入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工作,带动更多内贸主体开展市场采购贸易。加快推进海外仓发展,探索“保税仓+边境仓+海外仓”联动机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沿线等国际物流重要节点布局建设公共海外仓,鼓励中小企业以租赁海外仓等方式加强与海外仓企业合作。推动传统贸易转型升级,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导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在边境县和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开展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探索“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充分借助临沧与昆明市联动创新发展优势,借力昆明片区自贸区政策优势和专业市场外贸潜能,探索边境地区市场采购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有机融合,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临沧边合区管委会,孟定海关、南伞海关、沧源海关及有关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1.构建多层级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围绕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综合物流体系,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路货运通道和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构建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为重点,全力推进临沧(清水河)陆上边境口岸型、临沧陆港型省级物流枢纽建设,优化完善枢纽空间布局、功能及重点物流设施,尽快补齐孟定清水河口岸、临沧火车站、云县火车站物流园区多式联运设施短板弱项,支撑新通道“海公铁”多式联运高效运营,夯实申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工作基础。支持临沧(清水河)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在国家规划调整时申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到2025年,力争建成1个辐射能力强、运转高效的省级物流枢纽,遴选2个以上物流园区申报创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充分发挥其在全市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临沧边合区管委会、临沧工业园区管委会及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打造高质量跨境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数字口岸和跨境智能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孟定清水河、南伞、永和口岸智慧化平台建设工程,实现口岸管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加快孟定清水河等重点口岸货运通道能力建设,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动孟定清水河口岸进境粮食、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综合指定监管场地立项建设。加大“运抵直通”、“两段准入”等通关业务改革模式运用力度。鼓励引导有实力的物流企业、综合性跨境电商平台在南亚东南亚国家中心城市、重大铁路货运站和重要港口布局建设境外海外仓,加快完善跨境物流服务网络,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能力。研究制定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外贸进出口货物“公转铁”、“散改集”实施方案,鼓励支持外贸进出口企业货物“散改集”,积极争取“公转铁”、“散改集”运输补贴资金补助。(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孟定海关、南伞海关、沧源海关、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按职责分工负责)
3.构建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加快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与建设,尽快补齐重点物流园区、产业园区、边境口岸等冷链仓储物流设施短板弱项,夯实申报创建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条件,到2025年,全市建成冷链仓储设施规模50万立方米以上,年新增仓容10万立方米以上。进一步拓展临京、临粤、临沪、临鲁、临川、临崇等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畅通“临品出滇”上行通道。聚焦高原特色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加快建设一批具备仓储保鲜、产地预冷、贮藏等功能的小型、移动式采后冷链仓储设施,融通形成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体系。聚焦城市消费“最后一公里”,加大城市冷链前置仓建设力度,支持企业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鼓励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冷链央厨+食材冷链配送”等物流新业态,以及移动冷库、智慧冷链自动售卖机、冷链自提柜等在城市末端配送领域广泛应用,推动冷链物流配送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以集中监管仓为抓手,依托“云智溯”进口冷链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不断完善进口冷链食品全程追溯体系,提升数据互联互通。(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临沧边合区管委会、临沧工业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4.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绿色物流。推进实施“数字临沧”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加快打造智慧物流新业态。健全物流信息开放共享机制,推动发展改革、商务、农业农村、公安交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部门和口岸、航空、铁路等企业向社会开放与物流相关的公共数据,推进政府间公共数据共享和协同监管。全面推进“滇运码”推广应用,加快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等数字化建设,促进运输服务智能升级。加快数字口岸和跨境智能物流体系建设,提高跨境物流通畅保障能力。推进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供应链平台、物流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物流园区应用物联网技术,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普及应用,提升运输组织效能,加快实现物流信息溯源及全程监测。大力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储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加大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推广应用力度,到2025年,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车辆占比力争达到20%。(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及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物流分级响应保障体系,建立市级重点保供企业、单位名录库,健全物流企业“平急转换”机制。推动临沧(清水河)陆上边境口岸型和临沧陆港型物流枢纽、产业园区、口岸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应急物流功能,落实应急救援保障设施设备及人员配备,制定完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应急物流预案,建立统一协调、反应迅速、运行有序、高效可靠的应急物流体系。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应急能力的重点物流企业,实现应急物资储备专业化与社会化有机结合。依托省级应急物流大数据平台,完善应急物流“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保障应急物资和人员运输车辆优先通行,提高应急救援运输效率。推动铁路快运、公路转运、货运包机、通航运输等方式多元替代,确保异常情况下应急物流正常运行。开拓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有效防范能源、粮食和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产品断供风险。(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能源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及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增强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
1.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流通功能。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临沧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区位和通道优势,全面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协调发展、相互补充的综合交通网络。积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共建重庆—临沧—缅甸国际物流“双中心”(重庆、临沧运营组织中心)、“双枢纽”(重庆、临沧陆港型物流枢纽),推动成都—楚雄—临沧—缅甸物流多式联运通道建设。加快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规划布局和建设临翔勐托火车站物流园区、孟定清水河口岸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提升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铁”联运货物集疏运能力。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尽快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以设施联通、节点支撑、物流先行、开放合作为重点,建设好、开发好、运营好、培育好中缅印度洋“海公铁”联运新通道。加快临沧(清水河)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全国全省、连接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经济圈的中缅国际物流通道,推动形成大宗货物由缅甸仰光港至临沧清水河通关后,通过公路和铁路至川渝、云贵鄂地区的“海公铁”联运物流格局,加快实现新通道“海公铁”联运常态化通畅运行。加快建设孟定综合交通枢纽,高质量服务国际大通道枢纽建设。强化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重点推动临沧机场改扩建和临沧火车站枢纽工程,形成面向全国、辐射区域的航空、铁路枢纽。(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水平。鼓励运输企业跨行业联营合作,促进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商贸供销等资源整合。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高大宗货物采用铁路运输的比例,探索开行“点对点”铁路货运专列,打造铁路物流服务“临沧品牌”。鼓励应用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推动电商快递业转型提质,规划布局和建设8县(区)电商快递物流园区和快件集散中心,重点推进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快递物流园、清水河口岸经济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引导电商及快递企业集中布局。推动孟定清水河口岸国际邮快件交换中心建设,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深度融合,完善跨境电商物流网络。支持道路货运企业向多式联运服务商、供应链服务商等转变,提供全程运输解决方案。(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动交通运输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推动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门架应用。加快跨境智能物流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孟定清水河、南伞、永和口岸智慧化平台工程,促进跨境物流智能化低碳化发展。引导培育航空物流货源网络,探索推广应用无人机短途货运和智慧配送。依托云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绿色交通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临沧市交通运输物流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现代流通金融服务能力
1.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及运行机制。持续强化支付清算系统建设,提升支付清算系统业务服务能力、业务连续性和管理水平,维护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资金正常流转,满足支付需求。加强银行卡支付清算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加快与政府采购系统等对接,为金融机构应收账款提供多维信息支撑。加快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强化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联动,提高登记公示办理效率。持续做好支持在滇银行机构优化县域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布局工作,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城乡之间均衡发展,实现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充分发挥征信平台和征信机构作用,推广基于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开发利用的“信易贷”模式。加大“信易贷”、“银税互动’、“一部手机云企贷”等平台宣传推广,充分发挥信用对市场主体融资的增信促进作用。(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税务局、人民银行临沧市中心支行、临沧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发挥好综合金融优势,为现代流通产业链创新发展提供必要保证。探索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规范发展供应链融资,构建“核心企业+协同企业+链网式金融”综合金融服务。以服务场景与金融科技双轮驱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数字化、场景化、生态化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提升供应链金融支持现代产业服务水平。鼓励核心企业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进行确权,支持金融机构与平台对接,规范发展供应链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提高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现代流通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直达流通环节的金融产品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与供应链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临沧市中心支行、临沧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大力发展跨境金融。紧扣面向南亚东南亚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需求,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跨境金融服务,支持区域开放创新。借鉴云南自贸区跨境金融开放合作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鼓励更多金融机构结合辖区实际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积极发展跨境保险服务。争取国家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到周边国家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周边国家金融机构来临沧设立机构。(市商务局、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临沧市中心支行、临沧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升流通领域信用支撑能力
1.推进流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行业主管部门加快推进交通、物流、商务、邮政、进出口等流通领域及商贸、物流场所消防安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重点推动行业信用评价、行政处罚、司法判决及执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监管类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加强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力度,做到“应归集尽归集、应公示尽公示”。鼓励流通领域市场主体通过“自愿填报+信用承诺”等方式补充完善自身信息,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邮政管理局,孟定海关、南伞海关、沧源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药品、有色金属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鼓励行业组织、批发市场、大中型商超、商贸流通企业及重要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自建产品追溯系统,逐步与云南省重要产品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冷链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积极推广应用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采样系统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加大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探索临沧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支持追溯体系建设主体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及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建立健全流通信用监管体系。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机制,推动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流通领域信用承诺制度,建立流通领域信用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全覆盖、标准化、公益性的信用评价,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健全信用修复、异议处理等配套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保护流通领域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及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
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市场监管、邮政管理、金融等跨行业、跨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县(区)要完善配套政策,细化分解任务安排,确保建设实施方案任务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各责任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财税支持
围绕国家、省投资政策导向,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和省级各类专项资金对流通基础设施的支持;符合专项债券发行条件的,在防范债务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给予专项债券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对流通领域市场主体各项财政扶持政策。严格落实流通领域各类税费减免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税务局、人民银行临沧市中心支行、临沧银保监分局及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人才引育
健全流通人才政校企联合培养机制,鼓励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流通类专业、流通领域学科建设。强化社会机构、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与流通企业交流合作,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统筹全市人才资源,加大企业和流通领域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引进高层次流通领域人才和团队来临服务。鼓励流通领域用人单位依托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相关专项,培养引进一批流通领域领军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探索通过“双招双引”等新机制引进高层次流通人才。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推动流通领域跨境人力资源合作。完善流通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区域竞争力的引才留才环境。(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及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