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20220225-090241-741
发布机构:
文 号:
发布日期:
2019-06-19

临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18—2020年)(一)

  为贯彻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根据《临沧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8-2030年)》,制定本方案。

  一、问题诊断

  临沧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东邻普洱市,北连大理州,西接保山市,西南与缅甸交界,地处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北回归线横穿辖区南部,澜沧江、怒江流经辖区东、西两侧。有3个国家口岸,是国家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云南重要的蔗糖和酒业生产基地,居于世界茶树和茶文化起源中心,是普洱茶原产地和滇红茶、大叶种蒸青绿茶的诞生地、中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和普洱茶原料基地、中国最大的澳洲坚果基地市。临沧是佤族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佤乡”,多民族文化风情浓郁。然而临沧面临“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的瓶颈问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优质农产品资源和沿边区位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特色资源与经济业态之间的矛盾

  临沧地处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南延部分,属滇西纵谷区,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群山叠翠、四季恒春,特色资源丰富。民族风情、古建筑群、历史遗址、原始村落、茶园风光及各种土特产品构成了临沧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遮天敝日的原始森林,婉蜒峰回的山川河流,雄浑叠翠的雪山峻峰,幽深奇险的峡谷溶洞,风光旖旎的溪流湖泊。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依托新技术、新模式,网络经济、枢纽经济、创意经济和生态经济等经济新业态尚未形成有效推动力,民族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茶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边境旅游资源转化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截至2017年,临沧市人均GDP为23942元(约3683美元),为全球平均水平(10728美元)的34.3%、全国平均水平(8643美元)的42.6%,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属于典型的中下等收入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7.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7.5%),创新驱动能力较弱;城镇化率40.7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6.9:34.4:38.7,呈现“三二一”的发展态势,整体上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较低,属于全国、全省产业发展滞后地区,差异化、特色化不突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优势、品质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富,但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临沧境内河流众多,分属澜沧江、怒江流域两大水系,澜沧江、怒江从东西两侧流过,水资源极为丰富,高达232.2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近1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现有漫湾、小湾、大朝山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临沧共发现矿产42种,占国家已发现矿产171种的25%,其中锗矿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享有“中国第一富矿”的美誉,是国家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同时,还拥有较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年日照时数为1863-2292小时,太阳能辐射总量为每年每平方米4934-5840兆焦,属全国三类太阳能资源中等类型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临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明显存在层次较低、总量不足、发展活力不够、产业关联度和融合度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低、人才短缺六大“软肋”,导致新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滞后,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链较短。

  高原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但二产开发不充分。全市拥有甘蔗、茶叶、澳洲坚果、核桃、橡胶、咖啡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2187万亩,居于世界茶树和茶文化起源中心,是普洱茶原产地和滇红茶、大叶种蒸青绿茶的诞生地、中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和普洱茶原料基地、中国最大的澳洲坚果基地市;素有“药物宝库”之称,有滇鸡血藤、西藏远志等珍稀名贵中药材23种,有龙胆草、草乌、红花等药用植物资源448种。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4.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2.24亿元,占26.9%;第二产业207.87亿元,占34.4%,全市处于新型工业化初期阶段。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数量少、水平低、规模小,尚未形成农副产品加工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2户,其中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仅7户。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3户,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15.73亿元。绝大多数农产品没有经过加工或者仅进行初加工后就进入市场,如全市茶叶产量12.77万吨,精制茶产量7.25万吨,精制加工率56.7%。

  民族文化多样,但与三产融合不充分。除汉族外,全市有23种少数民族,其中有彝、佤、傣、拉祜、布朗、白、傈僳、回、苗、德昂、景颇11个世居少数民族;佤、傣、拉祜、布朗、傈僳、回、苗、德昂、景颇9个跨境少数民族;布朗、德昂、景颇3个人口较少民族;佤、拉祜、布朗、傈僳、德昂、景颇6个“直过民族”。2017年,少数民族人口99.1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1.4%。其中,佤族人口24.4万人,约占全国佤族人口的60%。以佤文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沉淀着古滇濮文化、百越文化、氐羌文化、中原文化的多样基因。诞生于临沧的《阿佤人民唱新歌》在中国家喻户晓,摸你黑狂欢节、木鼓舞、甩发舞享誉中外。微电影事业蓬勃发展,被誉为“亚洲微电影城”。但是,多样的民族文化与三产融合不充分。全市仅有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个,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2个。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761家,规上文化企业仅6家。新闻传媒业、影视音像业、文化创意和设计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业、文化信息传输业、文化休闲娱乐业、歌舞演艺业“散、小、弱”,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54%。

  生态资源丰富、宜居宜游,但市场开发不充分。全市年平均气温18.5℃,平均霜期14天,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每立方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为2000-10000个。临沧城所在地海拔145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恒春。森林覆盖率达65.55%,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2个,国家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有桫椤、秃杉等重点保护植物32种,亚洲象、孟加拉虎、长臂猿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0多种。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是全球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特种最丰富、特有物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为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集聚区和物种基因库,是中国少有的避暑避寒、宜居宜游城市。但是,市场开发不充分,全市旅游产业整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017年,全市仅有3A级景区7个,旅行社11家,旅游汽车公司2家,旅游星级饭店21家。2017年,国内旅游人次仅有1856.92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仅为177.41亿元,旅游人次、单次旅游消费收入都属于全国旅游城市落后水平,远远落后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

  (二)沿边优势与基础设施滞后的矛盾

  临沧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的重要节点。境内镇康县、耿马自治县、沧源自治县3个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290.791公里,有三个国家级一、二类开放口岸,有19条边贸通道、5条通缅公路和13个边民互市点,从孟定清水河国家级口岸出境可以直达缅甸皎漂港不到900公里,是中国陆上连接太平洋、印度洋两个大洋最近的陆路通道,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区位优势。但长期以来受综合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现阶段临沧对外开放层次还处于较低水平,主动对接“一带一路”、辐射中心建设能力及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水平亟待提高。

  区位优势突出,但内联外通的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临沧向北,可经建设中的大理至临沧的铁路连接长江经济带;向东,可经建设中的墨江至临沧的高速公路至广西防城港连接珠江经济圈;向西,可经中缅两国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铁路,从孟定清水河口岸到缅甸皎漂港连接印度洋。从广西防城港经南宁、百色、云南文山、红河、玉溪、普洱、临沧清水河出境到缅甸皎漂港,全长2277公里,是中国陆上连接太平洋、印度洋两个大洋最近的陆路通道。从临沧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距缅甸腊戍仅148公里、至皎漂港仅888公里。临沧是“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云南东西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但是,全市对接国家战略的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2017年,全市有2个民用支线机场、尚未开通省际航班,没有建成的铁路,高速公路里程仅16.5公里,二级公路里程仅1043公里、三级公路173公里、四级公路12582公里、等外公路2743公里。

  中缅经贸合作潜力大,但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较为突出。临沧有3个国家级口岸、19条贸易通道、13个边民互市点,1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缅甸境内矿产资源、林业资源、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加工业基础薄弱,市场发育程度低,其缅甸清水河——滚弄特区与我国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联动共建愿望迫切。但中缅双方口岸开放不对等,缅方清水河口岸没有按一类口岸功能与我方孟定清水河口岸同等开放管理,缅方清水河口岸没有实现持护照通行常态化。中缅双方未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及中缅货币互换、汽车运输、避免双重征税等协议协定,资金结算、跨境运输、援助交流合作等方面面临许多障碍。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处于建设期,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集聚化程度不高,口岸联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双边贸易发展需求。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仅52.8亿元,进出口货运量仅157.9万吨,出入境人员仅306.6万人次,出入境车辆仅78.6万辆次。

  二、建设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建设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三个定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重点针对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的瓶颈问题,集成应用绿色能源、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林特资源高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与民族文化旅游融合等技术,组织实施“五大行动”,建设开放包容强临沧、繁荣共享富临沧、风情浓郁美临沧、活力迸发新临沧,探索跨越式发展新思路,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率先把临沧建成最美丽的地方,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为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发挥示范效应,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

  临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框架示意图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特色资源转化能力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沿边开放实现新突破。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边境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开放交流合作新高地初步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门户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昆明经临沧清水河口岸出境大通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0亿元。

  绿色发展实现新跨越。具有临沧特色的绿色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绿色能源产业产值达50亿元、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达400亿元、健康生活目的地产值达540亿元,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户,其中20亿元以上4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2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实施综合交通网、物流网、水网、能源保障网、信息网五大基础设施网络为重点,形成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全市铁路建设实现零的突破,铁路里程达到200公里以上,公路总里程达1.8万公里以上,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基本实现“县县通高”目标。

  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典范。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建成1个年产值上亿元的文化产业园区,促进临沧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3%以上。力争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特色小镇1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0个以上。

  率先把临沧建成最美丽的地方。建成全国示范性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8%,森林覆盖率达到70%左右,单位GDP能源消耗量0.45tec/万元,万元GDP用水量比“十二五”末下降3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63%以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达85%,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比例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农村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82%以上。

  (三)分年度考核指标

  

  三、重点任务

  围绕制约临沧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重点针对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的瓶颈问题,形成破解特色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落后、沿边优势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两大矛盾的系统解决方案,统筹设定对接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推进、边境经济开放合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提升、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五大重点行动,配套实施17项重大工程和99项重点项目,大力提升特色资源转化能力,为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对接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交通瓶颈制约突出的问题,主动对接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云南实施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5年大会战等重大战略,牢牢抓住临沧市拓展发展空间,补齐发展短板,实现绿色发展、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依托重大战略在临沧市内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通道的建设,以实施综合交通网、物流网、水网、能源保障网、信息网五大基础设施网络为重点,形成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构建跨区域、保障有力、绿色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建立区域互济、均衡优质、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与利用体系;构建共享普惠、高速高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形成有效支撑临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1.主要目标

  到2020年,昆明至临沧至清水河至缅甸皎漂港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大理至临沧铁路,开工建设临沧至清水河铁路,铁路建设里程达到200公里以上,公路总里程达1.8万公里以上,基本实现“县县通高”,建设凤庆、永德通用机场,初步形成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北接大理、丽江,南衔普洱、西双版纳,东连玉溪、楚雄、昆明,西通保山、缅甸及其他南亚国家的临沧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物流、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对接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技术路线图

  

  2.技术路径

  抓住国家实施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云南综合交通建设政策,主动作为、强化对接,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国家西部大开发、《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3-2030年国家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及《“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云南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2016-2020)》《关于推进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5年大会战的意见》和《关于实施综合交通建设5年大会战(2016-2020)的意见》等云南省的相关部署,加快建设通江达海的交通网络、国际化广覆盖的航空网络、安全可靠的水保障网络、跨区域内强外联的能源网络、共享高效的信息化网络,建立临沧与周边地市和国家之间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基础网络。

  按照“打基础、破瓶颈、补短板、强实力”的思路,做好临沧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为对外开放、绿色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特色旅游发展提供支撑。针对临沧境内重峦叠嶂、群峰纵横的地形地貌特征,特色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需求,集成应用空间规划技术、高精度数字化精准测绘技术、高原山区道路绿色施工技术、桥梁涵洞隧道工程设计技术等现代设计及施工技术,优化基础设施工程线路走向和场站选址,有效规避生态功能区、水源地、风景名胜等环境敏感区域,保护生态环境和原有景观。

  3.建设工程

  (1)综合交通网建设工程

  加快铁路建设。围绕打通昆明至临沧至清水河至缅甸皎漂港铁路国际大通道为重点,构建铁路网骨架。加快大理至临沧铁路建设,开工建设临沧至清水河铁路,推进临沧至普洱、临沧至德宏铁路前期工作并争取开工建设。推动孟定清水河至缅甸腊戍境外铁路规划建设工作。至2020年,全市铁路建设里程达到200公里以上。

  加快推进公路建设。围绕“飞燕型”综合交通空间布局,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及“辐射中心”建设,以打通云南经临沧清水河出境的“五出境”国际大通道为目标,全面推进玉溪至临沧、临翔至清水河等10条(段)高速公路建设。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达1.8万公里以上,力争玉溪至临沧、临翔至双江、云县至凤庆、镇康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基本实现“县县通高”目标。

  加快机场建设。推进临沧机场改扩建,建设凤庆、永德通用机场,加快推进孟定民用支线机场前期工作,构建航空服务保障体系,配套建设航油、导航、通信、气象、地面监视设备等航空基础设施,提升保障服务能力。加快开辟连接国内城市的中转连程,争取开辟国内主要城市航班,争取开通省内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精品旅游环飞航线。

  加快水运建设。依托澜沧江的天然优势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有利时机,加快澜沧江航道整治项目建设,推动临沧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提升港口综合性功能,开通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缅甸的陆水联合航运线通道。研究推进澜沧江糯扎渡翻坝运输系统建设,逐步推进大朝山、漫湾、小湾库区翻坝转运系统建设。总投资1316.9亿元。

  (2)物流网建设工程

  依托铁路、公路、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加快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临沧博尚现代产业新区物流仓储中心建设、云县滇西南铁路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农产品交易中心、冷链物流等商贸物流项目,完善城市配送中心及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网路建设,推进城市配送、农村物流示范试点,建成滇西南绿色物流产业集聚区。总投资30.5亿元。

  (3)水网建设工程

  完成镇康中山河、临翔鸭子塘、双江韭菜坝等续建项目建设,启动实施耿马灌区,镇康帮东河水库、云县岔河水库、耿马团结水库等中小型水库和澜沧江沿线引调水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总投资103.8亿元。

  (4)能源保障网建设工程

  对接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推进天然气管道临沧支线建设和县(区)、重点城镇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总投资8.8亿元。

  (5)信息网建设工程

  提高光纤与无线覆盖、宽带接入网络速率与覆盖率, 持续推进宽带接入网络建设和优化,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实现全市电子政务内网安全域划分、系统定级和分组保护,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和信息安全监管平台,把电子政务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村镇。总投资21.4亿元。

  (未完待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