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疫情发生的地区属于低风险区吗?低风险区人员离开所在地要带核酸证明吗?权威回应!

发布日期: 2022-07-22 11:00 信息来源: 中国政府网 浏览次数:

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 7月份以来,全国的疫情总体上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近期少数地区疫情有所反弹,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的态势,单日报告的本土感染者数有所增加。

  • 近一周,疫情波及21个省份78个地市,其中7个省份报告的感染者数超过百例。甘肃兰州、广西北海、河南驻马店疫情仍然处于进展阶段,社会面传播风险较大。总体上,各地在发生本土疫情后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影响较为局限,各地疫情应对处置能力和效率已得到进一步提升。

  • 但是,全球疫情出现反弹暑期国内人员流动量加大,各地发生本土疫情的风险有所增加,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地要继续严格按照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有关要求,坚持科学、精准、高效的防控原则,全链条落实好外防输入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常态化防控情况下疫情监测的敏感性。发生疫情后,措施要坚决果断,坚持以快制快,力争用最短时间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疫情。

第九版防控方案中,对高风险区的划定和不同风险区域的管控措施有哪些调整?

  • 在以往防控工作中,对于有本土疫情发生地需要划定高中低风险区,便于其他地区及时对可能流入的风险人员进行排查;同时还需划定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便于快速处置本地疫情传播。为进一步简化疫情防控实际操作,解决两套风险区域划定工作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两套风险区域划定标准进行整合,对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高中低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

  • 高中低风险区的划分是在发生疫情的县(市、区、旗)内划分。没有疫情发生的县(市、区、旗)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对于跨区域外溢的高风险区人员,流入地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跨区域溢出的中风险区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跨区域外出的低风险区域人员,不需要采取隔离管控措施,但要求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没有疫情发生的地区属于低风险区吗?低风险区人员外出要带核酸阴性证明吗?

  • 第九版防控方案中,低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相对于高中风险区的风险低,但是相对于没有疫情的县(市、区、旗)有一定风险。没有疫情发生的县(市、区、旗)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

  • 低风险区域人员离开所在的地区或城市,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提醒低风险区人员进行跨区域流动时,到达目的地后应及时向所居住社区或酒店主动进行报备,按要求完成三天两检,参与配合做好疫情防控,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对风险人员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的调整是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风险

  • 为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2022年4-5月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全国选取7个入境城市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核心内容是观察和印证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封控区和管控区内人员、闭环管理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四类风险人员的阳性检出情况和转阳时间特征。

  • 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绝大部分感染者都能在7天内检出。那么,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将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医学观察”,这样的调整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

疫情发生后,满足这些条件无需全员核酸检测

  • 第九版防控方案中核酸检测策略,明确了不同情景和不同场景下区域核酸检测策略,明确了发生疫情后和常态化防控下的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 疫情发生后,如经流调研判满足以下条件:感染来源明确;传播链清晰;未发生社区传播,无需对发生疫情的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重点对风险区域和有时空交集的人员开展核酸筛查。

  • 如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需启动区域全员核酸检测。

奥密克戎变异株BA.4和BA.5亚分支传播力和致病力如何

  • BA.4、BA.5亚分支的传播力相较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略有增加,BA.4、BA.5亚分支的致病力总体上与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相似,但在老年人群中快速传播已经出现了重症病例,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研究显示BA.4、BA.5亚分支引起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将有所增高。

  • 虽然BA.4、BA.5亚分支的传播力有所增强,但仍然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没有证据显示现有的NPI(非药物干预)措施将失效。换句话说,我国现有的防控措施仍能有效地应对。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