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把握好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努力厚植产业技术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等优势,融合创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通过发挥专家工作站、科技特派团等人才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甘蔗、稻谷、茶叶、魔芋、中药材等产业领域不断推广应用新技术,筛选、示范、开发新产品新品种,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云南省耿马县蔗糖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重点从甘蔗新品种筛选、甘蔗新品种及脱毒健康种苗繁育示范、现代甘蔗绿色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两减一增”试验与示范、制糖副产物及蔗叶蔗梢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突破耿马蔗糖产业发展的瓶颈,推动耿马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实施以来,共选配甘蔗杂交组合78个,培育并定植甘蔗实生苗3.03万苗,筛选甘蔗育种中间材料148个,引进云蔗11—3898、云瑞10—328、云瑞07—1433等新品系3个,示范推广云蔗08—1609、云蔗05—51和柳城05—136等甘蔗新品种3个。建立甘蔗新品种生产试验和示范面积1200亩,繁殖甘蔗新良种及健康种苗生产规模达1.1万余吨,带动耿马及周边县推广甘蔗新品种累计达63.5万亩。开展甘蔗绿色生产技术成果示范面积62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累计达30.28万亩。开展灾害性病虫害全程精准防控技术标准化应用示范面积6700亩,辐射带动防治面积累计达45万亩。完成蔗叶、蔗梢发酵优势菌株分离鉴定,初步获得乳酸菌、细菌、真菌、酵母菌等有益菌株22株,为青贮复合菌剂研发提供了基础菌株。开展甘蔗伸长期多次剥叶示范面积3000亩,带动推广应用甘蔗剥叶生产管理模式18.11万亩,初步形成适宜当地、可复制、可推广的甘蔗主栽品种剥叶技术方案1套。
挖掘提炼打造民族文化艺术精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大力鼓励和支持民族歌舞团打造民族文艺精品。耿马民族歌舞团扎根少数民族文化特点,深入民间采风,走访多位老艺人和非遗传承人,把散落在民间的傣族马鹿舞、女创拳和传统古乐收集起来,挖掘提炼、搬上舞台,打造成艺术精品。2018年,《舞刀少年》获云南省群众文化艺术最高奖“彩云奖”;2019年,《傣族女创拳》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综合类一等奖;2021年,原创民族舞剧《勐相耿坎·傣拳师》获云南省第十六届新剧(节)目展演优秀导演奖和优秀作曲两个单项奖;2022年舞蹈《嘎朵》获得云南省群文艺术最高政府奖“彩云奖”;2023年泼水系列舞曲——《UP耿马》在网络上“出圈”,被央视新闻、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转发报道,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点赞和肯定,用流量证明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发展。
紧紧围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6大目标任务,铆足干劲抓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人居环境整治,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引进7家龙头企业,成立边民互市合作社,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推进甘蔗、魔芋、蚕桑、山地瓜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山地肉牛养殖、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边境旅游等新兴产业,形成“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目前,7个抵边行政村(社区)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5.1万亩,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党建引领融合发展,聚焦重点补齐短板,推动幸福村建设向“幸福”迈进了一大步,一幅幅“组织强、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美丽画卷正在边境线上徐徐铺开,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