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在创新发展中体现责任担当,用解决问题体现落实成效。
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合力。持续推动作风转变与任务落实深度融合,不断深化以目标为引领、问题为驱动、成效为检验的工作机制,相继出台沧源县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工作要点、重点任务清单等系列文件,以责任制推进、清单式落实的方式压实责任。与此同时,不断强化学习引领、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思想根基。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班、干部职工会、警示教育会、“三会一课”等形式,持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二十大关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部署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
践行“三法三化”,提高工作效能。大力推行“三法三化”,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制度,把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一线、招商引资一线、乡村振兴一线,在基层一线解难题、促发展。县级党政机关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到基层一线现场办公、接待群众来访1次,平均到基层调研不少于80日,每季度不少于1次到所挂钩企业走访服务,帮助解决一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组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专班,明确调度制度,细化工作措施,确保项目施工安全、进度加快、质量达标。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和“争做一辈子的好支书”实践活动,建立“云岭先锋讲师库”,积极推荐龙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爱军等5名同志作为省市级“先锋讲师”,切实发挥“领头雁”作用。以开展“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会等契机,为广大党员干部上好作风建设“必修课”。
坚持同向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的理念,统筹抓好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提升等工作,让良好营商环境成为沧源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和强劲动能。聚焦企业内在需求,全面开展“法治体检”上门服务,实现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中小微企业有效流动,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强化部门协作,全面推行“互联网+”审批机制。积极探索开辟不动产登记“绿色通道”,满足特殊群体登记需求,登记时间从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减到5个工作日,最快时1个工作日即可办结。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工作和“一件事一次办”,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推行主题集成服务和帮办代办服务,力推“高效办成一件事”。今年以来,开展帮办代办21196人次,办结各类“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4630件。切实落实“放管服”政策,积极推广运用“个体工商户智能化开办”微信小程序,实现系统自动审批、即时领取营业执照,大幅压缩开办时间。全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阳光、雨露、土壤”行动,培育更多的市场经营主体,激发市场活力。2024年,新设立个体工商户2224户,线上办理2060户,线上开办率达92.6%,市场主体净增1546户。
删繁就简提能,深化基层减负。聚焦破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难题,以钉钉子精神,减文山会海、禁留痕主义、除指尖负担、做赋权加法、倡实干争先,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滋生蔓延,为基层添动力、增活力、强效力。深入实施“减负增效云南行动”,压紧压实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责任,引导开展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自查自评、“僵尸”“低效”“失管”网站及新媒体清理整治,聚焦破解村级组织“小马拉大车”难题,全面推行“四清”工作机制。
协同联动监督,释放叠加效应。始终抓住落实责任这个关键,把作风要求传导给每一名同志、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坚持“纪检监督+职能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一体化联动监督工作思路,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加强对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及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定期接访、结对帮扶、随机调研、为群众办实事等的监督,推动各级各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通过明察暗访、现场检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干部“十种典型问题”开展督查检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正效应”,持续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媒体问政,开设“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在沧源”专题及“典型引路”子栏目,宣传推广一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服务民生等工作中转作风、提效能成效显著的典型事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媒体问政线索收集、转办、反馈机制,搭建“群众-媒体-机关”的沟通联系桥梁,推动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