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临沧市深化拓展“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细化实化工作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23年入汛以来,全市洪涝等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死亡(失踪)人口、直接经济损失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 22.19%、33.33%、49.39%。
精致网格防控。建立网格体系,推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全市共划分各级网格63938个,配备网格管理人员 10.43 万名,将“两网”成员整合为防灾减灾“突击队”;压实网格责任,制定网格包保任务清单,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汛前排查整治问题隐患695 项、排查整治在建工程度汛安全隐患 126 个;整合网格资源,健全防汛抗旱联动机制。2023年市、县(区)两级财政预算安排 1029 万元购置抢险救灾物资,建立市级抢险队伍 4支232 人、县级抢险队伍 53 支 1050人、乡(镇)级抢险队伍 82 支 2460 人,组织抢险救灾实战演练 1809场次、13 万人次参与。
精准响应预警。第一时间叫应叫醒,建立“5个 10 分钟确保制度”,推动预警信息迅速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向下叫应到村(社区)、叫醒到危险区每一名群众,做好重要风险部位的排查、巡查、防守。去年以来,气象部门“叫应”604 期(次)相关部门“叫应”500次,乡镇“叫应”3000 余次。第一时间会商预判,完善上下畅通、左右协调、纵横结合的会商机制,突出极端天气前“判预防”、极端天气中“判隐患”、极端天气后“判灾情”。去年以来,市防汛指挥部组织会商 18 场次。第一时间启动备战,完善群众转移避险预案,强化特殊人群在建工地、学校、景区等防御重点保障措施,确保发生灾情能够迅速应对。
精心处置灾情。及时调配力量,一旦发生汛情市、县(区)迅速派出工作组和应急队伍下沉抢险救灾一线,调配物资到防灾减灾现场。及时转移避险,通过包乡包村干部有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去年汛期,全市共组织紧急转移避险群众1837 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1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