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鸟爱好者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拍摄到黑翅长脚鹬和省内偶见的小滨鹬,这群颜值超高的鸟界“超模”黑翅长脚鹬与小滨鹬、翠鸟、白鹭等鸟类一起在河边觅食、漫步、飞翔,呈现出一幅和谐优美的生态画卷。
据观鸟爱好者介绍,小滨鹬身长12至14厘米,繁殖于北欧至西伯利亚北部,越冬于地中海和非洲、阿拉伯半岛、波斯湾东至印度次大陆和缅甸等地,在云南省内属于偶见鸟。此次在双江拍到偶见鸟类小滨鹬,也从侧面证明了临沧生态环境展现出的优良一面。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这里是亚洲象、西黑冠长臂猿、绿孔雀等珍稀濒危动物的家园,是全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滇西南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和生态安全屏障。
这里有记录维管植物5866种,哺乳类154种,鸟类459种,爬行类动物88种,两栖类64种,鱼类12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7种。
近年来,临沧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全方位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建成。目前,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纳入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区,正在配合国家和省开展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森林公园3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0.0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7%,有效保护全市特有的原始生态系统和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
保护协调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成立临沧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严格贯彻落实生态公益林保护、林地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发展与管理等政策和规划。建立市级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清风”“网剑”“昆仑”等专项行动,对非法采集、猎捕、出售、收购、利用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行为,交易野生动植物或提供相关交易信息的网络平台及其他相关实体场所进行深入排查。制定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的实施意见,8县(区)人民检察院均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草等行政机关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作机制并挂牌成立共建基地,以“协作机制+基地”为纽带,助推临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不断加强。开展中国云南野生亚洲象资源本底调查,绿孔雀及栖息地调查,野猪资源、兰科植物、古茶树资源等专项调查,并形成专项调查监测成果。建成云南南滚河、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和镇康南捧河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制定主要入境口岸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方案,积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
近年来,临沧还陆续发现了紫斑蛛毛苣苔、南滚河秋海棠、沧源秋海棠等4种植物新种;长突小蟋螽、佤山大疣蛛等3种动物新种;八蕊单室茱萸、黑桫椤、巨蟹蛛、粗榧等20种动植物物种的新分布,记录了“三豹同框”“蜘蛛巨人”之称的捕鸟蛛、熊狸、豺、新生亚洲象、黑颈长尾雉等影像记录。2024年5月,首次发现细嘴钩嘴鹛新亚种,填补了国内空白。
绿美临沧,正以其越来越明显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温暖画卷。